融入基层“大治理”,“小法庭”有好表现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法苑 上一篇 下一篇
□陶梦洁
立足辖区工作实际,武进法院前黄法庭创设“小庭大院”工作品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理念,通过化解“小家”纠纷,体现法庭“大家”理念,构建乡村振兴“全家”蓝图,让“小法庭”融入基层“大治理”,以法庭“小窗口”服务司法大格局。
以审判为中心
用心用情解“小家”之忧
最近前黄法庭依法审理了一起涉老年人赡养纠纷,在一起家事纠纷中针对受侵害的妻子发出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强化了对于老年人、妇女等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同时依法审理新业态下的消费案件及网络平台的名誉权纠纷,引领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通过打通诉前解纷“快车道”,前黄法庭将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全面融入诉前调解阶段,就地、实时化解矛盾,构建“诉前鉴定+多元解纷”模式,充分利用“微解纷”平台、云上法庭等方式,线上、线下调解相结合,高效、便捷处理争议。通过构筑诉源治理“前沿哨”,采用“1+1+1+N”工作模式,联合各类基层调解组织、“乡贤”群体等基层力量,化解商事、家事等纠纷,每年化解纠纷百余起。
延伸司法服务
法治宣传护“大家”和谐
前黄法庭与学校联合,持续推进“法芽之行、法爱同行”活动,走进辖区内十余所学校,开展法治讲堂、模拟法庭、模拟陪审团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遵法学法懂法用法。结合前黄特色的农贸活动,通过法治集市、乡镇普法等方式开展法治宣讲,发放法治宣传资料、解答群众咨询、开展互动游戏,传播法律知识,受众数万人。
前黄法庭的法官们经常放弃休息,利用假期开展调解工作,运用“假日调解+司法确认”模式,一方面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诉前,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到司法的公正为民,另一方面通过到村民中间进行巡回审判,审理多发的土地纠纷等案件,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同时,针对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前黄法庭深入到各乡镇、村委,为驻村调解员开展针对性培训,就驻村调解中多发的人身侵权纠纷、涉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土地纠纷、家事纠纷等提供法律指导,扩充和提升调解“智囊团”水平。
服务保障大局
创新方法促“乡村”振兴
在前黄法庭的努力下,一批“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引发的涉农纠纷得以妥善化解。为武进区重点工作“退渔还湖”项目的开展,进行释法明理、答疑解惑,并及时高效审理相关土地租赁纠纷、土地承包纠纷等,助力新产业模式在当地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
前黄法庭还与前黄镇联庆村委、雪堰镇王允村委、雪堰镇回民村等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充分利用王允村委党群议事长廊等基层平台,找准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社会基层治理的结合点,探索支部结对共建新模式。针对前黄法庭所辖三个乡镇的不同经济特色,常态化开展矛盾预警排查,对前黄镇多发的土地鱼塘承包纠纷、涉农纠纷,雪堰镇涉企纠纷、旅游侵权纠纷,三个乡镇共性的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等,主动向当地政府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