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新”提“质” 培育发展新动能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智能制造装备集群创成首批国家级战新集群;
2022年集群发展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2023年新能源产业建成省级融合集群发展示范;
全市累计获得省政府战新产业发展督查激励表彰4次。
2023年,全市战新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728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3.8%,占比全省第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市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领新技术革命发展,抢先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
聚力技术引领
提升发展“含新量”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瞄准国家重点布局的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争取实施一批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
打造产业创新中心。推进我市3家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培育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支持江苏智能无人装备公司等企业争创第二批省级产业创新中心。
支持“一室三中心”建设。在超长期特别国债、军民融合、全面创新改革等领域积极向上争取,助力“一室三中心”建设。
聚焦低碳转型
提升产业“含绿量”
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出台近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启动建设试点,到2026年建成15个以上近零碳园区。打造常州市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积累重点行业产品碳排放数据,推动产业链低碳转型。
加快布局微电网和虚拟电厂。推动成立市级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建成市级运营管控平台,聚合储能、公共充电桩等可调节负荷,实现电力资源的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积极支持相关辖市区和企业探索推进微电网建设,到2026年建成30个以上微电网项目。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出台市级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加大高端产品和优势产品供给,推动制造业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水平。
聚合产业优势
提升集群“含金量”
培育战新集群体系。依托“1028”产业体系,聚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信息产业等战新领域,推动产业强链、拓链、延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培育形成梯度递进的集群发展体系。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战新集群。依托智能制造装备国家战新集群,加快培育大模型智能化驱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步伐,积极争创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赋能战新集群试点”。
争创新能源国家战新集群。用足用好省新能源融合集群发展政策和专项资金,赋能我市新能源产业集群重大项目、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争创第二批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三率”,打造推广先进储能、数字能源、智慧社区等十大类新能源典型应用场景,串珠成链、集链成群,着力从产业高原向应用高地和推广先锋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