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野气蓬勃 清和温雅

日期:01-18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从事的工作是辅导儿童画画,会常常与孩子们一起欣赏、讨论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如何面对一幅好画。如何表达对一幅画的感觉?就成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资格证书”。我因此渐渐养成了细细读画的习惯,经常是在课余或冗事之余,翻开画册,一点点看过去,既有效消除疲劳,也日益悦目赏心。看多了多少有点心得,朋友间交谈时,他们就鼓励我写点赏画短文。

开始读画是漫无边际的,我写过一些介绍名画的小文章,写过欣赏儿童画佳作的简短文字,后来才渐渐被南田山水吸引,觉得读恽南田的山水画是一个挑战。《常州日报》副刊主编谢雪梅老师的不断催稿和给予刊发,使欣赏南田山水这个本来很个人的事,成了小小的话题,后来又得到许多关心常州历史文化,从事乡邦文献整理的朋友如薛焕炳、卢联珍、童方云等人帮助,朱龙、刘超二友又为我寻找高清图片,才有了这一册《南田山水画欣赏》,在此一并感谢。

从写第一篇到今天,断断续续,已多少年过去了。所以前后各篇,口吻、写法会有不一致,也多少会有内容的重叠。开始南田山水画资料都不易见到,今天南田全集都出了,才知道还有许多好画没能涉目,那就且待今后了。

在南田的时代,四王画风细密繁秀,刻画精深,是当时正统的、主流的、得到广泛赞誉的美。四僧画风野逸,也有一批山林间的同道,他们画风强烈鲜明,精神指向明确,容易召集志向趣味相近的人。南田山水画初看逊于两边,却兼有二者之优。这二者的优长,都是从董其昌的画学延伸下来的,四王四僧各取其一,加以发扬光大,而南田,是其中最有特殊性的画家。他一面不遗余力地学习前贤,这方面极近四王;而内心却又无可抑制地不安分,有强烈的“自由表达”的愿望,这又极似四僧。所以,他在董氏后学中最为孤立。他兼有两边的优点,付出的代价是也都有所减弱。不过这个“弱”,未必是贬义。四王仿古,有时仿到无趣,南田的减弱,就有了生涩清新之气;四僧“自由表达”,有时也不免粗野(如石涛),南田则在野气蓬勃之中,不失清和温雅。仿古会用力过猛,探索也会,过则不免习气,南田画得稚嫩、轻柔、微妙,所以少习气,而生出逸气。

董其昌有段话,很说明一种彻底性:

心性者,一彻俱彻,天真自然。若宋人所云:常存敬畏,正与本地风光没交涉。何以故?有作止故,血脉断故。

一个人本性如此,就彻底如此,才是天真自然。宋儒提倡“常存敬畏”,董认为这已经落第二义了,跟真正的生活没关系了。作止,是有时敬畏,有时又忘了;常存,就是有意地时时提醒自己——这跟我们今天情况正是一样的,也经常有人提醒大家要“心存敬畏”,其实就是血脉断了,心里不真的有敬畏之意了。

把天真挂在嘴上的人,也不容易真的天真自然。“一彻俱彻”本来是——天真,就真是孩童的眼光;自然,则出手即是。如果现成的依傍太多,技术上可以是非常圆熟,但会欠缺真切,缺少新鲜的打动人的东西。读南田山水画,则时时会遭遇一种生涩奇异,如闻仙乐飘拂。

当然,与孩子们讨论画,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在成人世界,画可读,却几乎不可说。尤其如我,本缺少必要的准备和训练,自娱自乐还可以,要印出来却不免惶然。我对南田山水的欣赏,只是浅薄地自说自话,希望能引出高人们深入的续篇。

(《独存孤迥——恽南田山水画欣赏》近日由线装书局出版,本文为后记,题目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