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的“春耕”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凃贤平
今年立春后特别冷,位于天宁区青龙街道花园村的潇洒莲坞睡莲培育基地,4亩水塘结了冰,几十口养着睡莲种苗的缸也冻上了。2月5日,“00后”帅小伙李潇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敲着冰,含着笑叨叨:“我的‘春耕’已经开始了。你细细看,水塘里的根茎很多,到3月份,它们就会冒芽,最早的品种4月份就开花了。”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李潇这位“00后”“新农人”,遵循着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唯一不同的是,培育一个睡莲新品种,至少要5年的周期。第一年是睡莲父母生下“混血种子”;第二年是“混血种子”播种、发芽;第三年是种子开花,开花后从中择出最佳的当成新品种来培育;第四年、第五年扩大繁育,品种稳定才能推向市场。
“和之前品种相似70%以上的,或者区别不大的,我都不愿意把它当成新品种。这方面我对自己的要求比较苛刻。”李潇说,每一个新品种都是万里挑一。
执着地培育睡莲新品种,是因为进入这个行业后,听到的、看到的大多数睡莲的名字,都是外国人起的。李潇心里不舒服,他想改变这一状况。
自从2018年真正开始育种至今,李潇已经培育出9个睡莲新品种,其中5个获得国际认可的证书。“睡莲属植物有个国际登录权威机构,叫国际睡莲与水景园艺协会。获得权威登录,也就意味着它们有了‘户口’,成为全球睡莲种质资源库的一员。”
李潇说,第一批3个,分别是“羽心净”“恋爱糖果”,以及和同学一起选育出来的“方仪”,都是属于微小型耐寒睡莲品种,可以在口径30厘米的盆里生长。第2批2个,1月下旬刚登录,分别是“做梦的豆豆”和中小型睡莲“福”。
“‘福’的颜色是罕见的绛红色,连见多识广的登录员都很惊讶。”李潇说,绛红色是很正统的中国红。这个睡莲最具创新力的突破,就是花色的突破,因为在睡莲界从来没有正红色。
中国农作物育种人比较多,但园艺植物育种人不多,像李潇这样专门培育睡莲的更是少之又少。春节过后,他准备先对基地修整一下,给睡莲一个更加温馨的家。待到春暖花开,市民就可以来现场参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