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繁花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常州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一九九二年的上海,霓虹养眼,万花如海。”
《繁花》热播时,我正在埃及休假。埃及有辉煌的过去,但时至今日,埃及人的平均月薪在1000—2000元人民币之间。正如曾经辉煌的黄河路,固然被电视剧带火了,但现在上海的顶级商圈和高端餐饮,已不再属于黄河路。
《繁花》热播后,一些年轻人不相信几十年前已经有人这么阔绰、这么时髦。据上海本地作家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上海各种新式小饭馆就在弄堂和小马路崭露头角,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黄河路上至少有六七十家餐厅酒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生意清淡了不少,需要拉客了……而上海经济、文化的多元化与复杂性,连土著上海人也无法精确复刻。
事实上,和现在相比,当时人民币的购买力和物价,真不好说是涨了还是跌了。上世纪90年代,家里一位做生意的长辈买了一辆进口轿车,大概30多万元人民币,那时候普通市民家里装个电话机,安装费也要几千元。几十年过去了,车子的价格稳步下跌,电话也逐渐淡出了日常生活。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年黄河路的兴起与改革开放有关,也和先富起来的群体有关。当年去黄河路消费的大多是个体户、江浙乡镇企业家、股票大户等上海及周边最早富裕起来的新钱群体,老钱则通常去和平饭店和国际饭店。
唐末诗人罗隐有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改革开放后的20年,遍地都是机会,财富如潮水般涌入,让无数人梦想成真。《繁花》中的阿宝,也在短短时间内摇身一变成为了宝总,剧中浓墨重彩写了阿宝的贵人爷叔、及几位红颜知己对他的帮助,但归根结底,离不开时代的红利。
比如,阿宝在爷叔指点下投身股市,成为股市中屈指可数的大户,对应的时代背景是上海股票制度改革。当时,上交所发行了股票认购证,拿到入场券的人,就有机会通过购买认购证获得即将上市的股票,这是当时能够实现财富暴涨的途径之一。数据显示,1992年发行的股票认购证中,每100张就能带来几十万元人民币的回报。到了1999年5月,中国沪深股市迎来“5·19大牛市”,在短短两个月内,上证综指从1100点以下,攀升到1700点以上,涨幅超过50%,那波行情又造就了一批富人,特别是金融触角敏锐的上海人。
再如,剧中的阿宝与外贸公司的汪小姐合作拿下多笔外贸订单,这里对应的时代背景是改革开放大量外资涌入带来的商机,叠加当时的浦东开发战略,大量外资、央企和民企纷纷进驻上海,使得上海的第三产业飞速发展。那时溢出的资源很多,勇于把蛋糕做大的人大多实现了阶层跃迁。类似宝总的情况发生在很多人身上。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前媒体人、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也写过大量真实案例。此时的游戏规则尚未及时建立,一批草莽英雄趁势而起,第一批下海的个体户成为中国第一批万元户,早期下海经商的人,购买认购证的投资者,2000年左右购入房产的人……都是搭上时代高铁的弄潮儿和幸运者。
回想一下埃及,不说公元前独霸地球数千年的文明,近现代史上,埃及也曾是中东强国和非洲强国。但就在我回国短短两周内,埃磅居然又急剧下跌了一波。10年前,埃磅和人民币还是3:1,现在直奔9:1。在电梯上升时,阿宝才能成为宝总,汪小姐才有机会做自己的码头。人与人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值得期待的是,每个时代都会有繁花,这朵开败了,总还有下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