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都景德镇,享受过眼繁华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景德镇,一城瓷器半城窑,从五代开始制瓷,在宋元时以青花瓷闻名天下,明清瓷器更是精美绝伦。带着对瓷都的景仰,去年暑假,我们随侄女一家自驾前往。一路上,车内循环播放着周杰伦的《青花瓷》,悠扬婉转的曲调和优美华丽的歌词交相辉映,而那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恰如我们的心情。
历经9个小时,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景德镇。由于所住的酒店就在御窑博物馆附近,而博物馆开放到晚上10点,我们前去打卡。
御窑街区狭窄的小巷曲折密布,那高高的烟囱,巷口垒起的柴火堆,矮墙上随意摆放的瓷瓶,鳞次栉比的瓷器店,都让我们欣喜异常。辗转于小巷深处,华灯初上,眺望着龙珠阁上富丽堂皇的霓虹灯,一转身,御窑博物馆独特的建筑映入眼帘。
博物馆不愧有建筑界“奥斯卡”的称号,它的外形酷似传统龙窑,由绛红色的砖砌成大大小小的窑形拱体建筑群,内部设计也别具一格。徜徉在色泽古朴、宽敞舒适的展厅,看着有些还保留着碎片修复痕迹的展品,内心涌动的是对古代匠人和现代文物修复师的钦佩。御窑厂是我国唯一的古御窑遗址,更是元、明、清三代专造宫廷用瓷的皇家瓷厂,近40年来,出土了数以吨计的明清御窑瓷器残片,经过不断整理、拼对和修复,一大批御窑瓷器得以“活化”。这些修复一新的藏品大都是比较罕见的孤品和绝品,它们温润似玉的釉色、独特精致的造型、典雅明艳的装饰,让人赏心悦目。
为更好地欣赏瓷器,我们也做足了功课。通过《百家讲坛》收看了23集“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专业系统、生动细致的讲解,让人受益匪浅。这些鉴赏知识,助力我们在中国陶瓷博物馆沉浸式地欣赏到瓷器之美,更感受到中国瓷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正做到不虚此行。
开馆近70年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馆内收藏陈列的瓷器达40万件,真可谓集中国古瓷之精华。我们先参观了“千秋德化”福建德化窑瓷器展。“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德化窑陶瓷历史悠久,釉色莹润,纹饰瑰丽,尤以白瓷雕塑著称于世,像白釉的“五音和鸣”雕塑、童子观音雕塑以及妈祖瓷雕等等,气韵生动,惟妙惟肖。
在博物馆三楼,“丝路瓷典”明清外销瓷展也精彩纷呈。景德镇作为明清时外销瓷的主要产地,赢得了经济繁荣和文化荣誉。偌大的场馆陈列了600多件外销瓷,色彩绚丽,精美绝伦,让人惊叹不已。有些外销瓷镀金戴银,变成了极具欧美风情的酒罐、台灯或钟表,有些纹章瓷上绘制着欧美显赫家族的标识,外销瓷像一扇窗户,让我们在输出中华文化的同时,又见识了世界的精彩。
接着,我们又马不停蹄参观了“瓷业高峰是此都”展,这个展览详尽展现了景德镇两千年治陶史、一千年官窑史、六百年御窑史的壮丽画卷。
景德镇以青白瓷工艺异军突起,元代二元配方法是一座里程碑,明代官窑民窑并进,永乐时苏麻离青的加入,使明青花翻开了新篇章。从万历开始出现了五彩瓷,让人感受到瓷器色彩的绚烂。清代康熙朝的庄重大气,雍正朝的典雅高贵,乾隆朝的多彩绚丽,都如梦境般,美到不可方物。天青釉、豆青釉、甜白釉、矾红釉、祭红釉、茶叶末釉、冬青釉、窑变花釉……这些原来出现在专家口中或是报刊杂志上的名词,如今却是实物,真正呈现在眼前。这些瓷器从泥土中来,在烈火中淬炼,犹如凤凰涅槃般脱胎换骨。仿佛打开了一颗颗时间胶囊,隔着千年或百年的迢迢光阴,那些古代匠人的深情不断地传递过来,我似乎读懂了他们的坚韧、孤独和悲悯。时间如流水,它会无情地荡涤,将一些永恒的美留下。展厅内静悄悄的,但看着这些美瓷,我仿佛听到了无声的喧嚣,如节日一般热闹。不禁想起作家林清玄的一句话:对于世间许多精美的事物,只要过了我们的眼,穿过我们的心,我们就算拥有了过眼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