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生的守护使,保障母婴的护航者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2版:本地医讯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通讯员 妇幼宣
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2008年本科毕业后,刘可琢义无反顾加入市妇保院·市一院钟楼院区产科团队,十多年如一日,用踏实、敬业、奉献书写母婴安全健康之路。
“每天都能迎接新生命的诞生,感受不同家庭的添丁之喜,是很幸福的事。”戴着金色眼镜,刚柔并济的刘可琢如是说。
练就“神耳”
透过声音判断胎儿状况
“头胎生得很顺利,没想到二胎会这么惊险。谢谢您,幸亏我来了妇保院,感谢您的当机立断、争分夺秒。”谈起自己的二胎分娩经历,王女士仍然心有余悸。
像往常一样,刘可琢在产房值班,在详细了解每个产妇的情况后,进行各类预案准备。当天,王女士在产房待产,在入顺产的第二产程后,宫口开全,胎心突然由正常的140次/分降至50—60次/分,持续不恢复,助产士正准备电话呼叫,刘可琢已经冲进房间。见助产士还没反应过来,她简单解释道:“我在门外就听见胎心慢了。”一边快速洗手消毒,一边指挥助产士呼叫新生儿科医生,准备气囊复苏。3分钟后,顺利产钳助产一男婴,小家伙一声响亮的啼哭,让在场所有人悬着的心都落了下来。
事后,刘可琢表示:“要是再晚几分钟,后果不堪设想。一旦延误,随时有胎儿宫内窘迫、重度缺氧影响智力发育可能。”产后,刘可琢陪着产妇,直到对方安全度过产后2小时,她才走出产房大门。看着襁褓中的婴儿,王女士一家人热泪盈眶。
以心换心
透过情绪倾听产妇心声
用真心换真心,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让病人得到良好的就医体验,陪伴孕产妇顺利走过生命中特殊而美好的一段旅程。作为一名产科医师,刘可琢深深地体会到:敏感的孕产妇,需要专业诊疗,更需要人文关怀。耐心倾听和换位理解,常常比冰冷的检查、苦涩的药物更加有效。
一次在门诊上,一位孕妇血压测到180/100mmHg,被护士优先引导进了诊室。“我没有高血压啊,就是容易紧张,从小怕进医院怕看医生。”刘可琢笑盈盈地握住孕妇的手,“来,我们坐下来,放轻松,路上奔波累了,跟我一起伸个懒腰”。产妇被逗乐了,紧张的心情也舒缓了些许,拉着家常,做完相关检查,复测的血压降低了点,但不排除病理性高血压。刘可琢叮嘱产妇先回家每天自行监测,过一周再来复诊。孕妇连连点头,声声道谢:“医生,你真好!”。就这样,这个容易紧张的孕妇在刘可琢的温暖开导中慢慢平静了,不再害怕走进医院,血压也在后续的产检中渐渐稳定,最后顺利分娩。
用爱迎“新”
用行动敬畏生命
每一个高危分娩的产妇,刘可琢都会陪伴左右,保证分娩安全;每一台手术,术前她都会在脑海中反复模拟、斟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产科一线的摸爬滚打中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练就了过硬的临床技能,从青涩的住院医师慢慢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副主任医师。宝剑锋自磨砺出,2023年刘可琢与同事们组队代表常州参加江苏省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危重孕产妇救治”组别技能操作单项第一名、个人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获得“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称号。
无数个日夜,刘可琢都在产科、产房、手术室中度过,一场场惊心动魄、争分夺秒、多科室协作的抢救,为万千家庭带来了希望与生命的延续。“看到新生命在我手中平安分娩,听到婴儿来到世间第一声啼哭时,我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喜和快乐。”刘可琢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