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莫让“自动扣费”成“偷钱神器”

日期:01-18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常州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徐杨

“2024年的第一条短信是忘记取消手机会员的自动扣费!”新年伊始,网友们在微博上纷纷吐槽,新年第一天就收到各类“自动扣费”的消息。其中,一些网友表示,自己不经意间就开通了自动扣费功能,有些仅仅是体验过一两次权益,竟然被连续扣费了好几年……

“前几天下载了一个扫描软件,扫描了一张图片,刚刚才发现被扣了98元会员费。当时并没有发现,这次自动扣费了。”网友小汤无奈地吐槽道。

“妈妈让我帮她查查,为什么一直有视频软件从她账户里扣钱,一查发现已经自动扣费5年多(62个月)了,从2018年扣到现在,快1000元了。但我妈根本不知道自己开了会员,可以追回吗?”网友小冰向大众求助。

事实上,很多消费者都和上述网友一样,在使用一些APP时,不经意间就开通了会员,后被自动扣费,很多还默认定期“自动续费”,稀里糊涂不知道到底有哪些消费。而且,一旦被扣费,后续想要维权退款,过程都比较繁琐,有些甚至还退款无门。

记者发现,目前,很多手机应用都青睐“免密支付”,有些甚至会默认开通。不少消费者为了一时方便或是没注意到默认勾选,可能在不知不觉就开通了相关服务。

记者打开支付宝账户查看——竟然有近20个项目签约了“免密支付/自动扣款”服务,包括付款码免密支付、乘车码支付、自动还款、打车软件、定期扣款投资理财、外卖软件等。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会员制的推广和普及,自动扣费服务也逐渐成为用户的隐患。在开通会员时,许多用户未充分关注相关条款,导致最终被扣除大量会员费用。像去年年初,某视频网站推出“1元会员”活动。很多用户在支付1元后,才发现该活动默认签约1年,除首月仅需支付1元外,其他11个月每月自动扣费12元。这一情况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针对“自动扣费”的情况,江苏消保委发布过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谨慎开通自动扣款功能,防范可能出现的自动扣款消费纠纷。

谨慎开通自动扣款。除生活场景中高频率出现的小额公共服务外,对各种会员、出行、游戏等的自动扣款(免密支付),消费者在开通时要多权衡利弊,特别要留意首月(次)优惠后自动续费的约定。

手机设定不要离手。有些老年消费者在购物时,为享受APP优惠,由于操作不便,往往把手机交由服务人员操作,这时一定要求服务人员把每步操作慢下来,在看清条款约定并征得自己的同意后,才能进行下一步,以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自动扣款(免密支付)等功能。

免密授权定期清理。使用频率较高的自动扣费和免密支付,大多是通过微信支付或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来扣费的,可以定期进行清理,把使用频率低的、必要程度不高的免密支付清理掉。如果在订购的服务软件中找不到关闭自动续费的选项,可以在微信支付、支付宝上直接操作,关闭自动续费功能。

扣费账单经常核查。由于支付便捷,现在及时核对账单的消费者越来越少。要养成定期核查账单的良好习惯,把银行、微信、支付宝、电信、水电气等账单逐一查对,看看是否有异常扣费,如果有异常扣费,要分析原因,及时进行处置,以免侵权行为长时间发生,自己还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