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打造“家门口”人社服务模式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锦绣天宁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王璇) “我是个二胎宝妈,两个娃都念书了,考虑到要接送孩子上下学,想找个工作但时间总是不合适。”王英(化名)来到翠南社区“家门口”人社服务站,讲明了自己的情况和诉求。人社服务专员将“邻家姐妹”计件加工坊的老师傅介绍给王英,“张师傅会先面对面授课带教,等你学会了就自己做,时间非常灵活,很适合你现在的情况”。就这样,王英在“家门口”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就业难题。
送岗到门口,服务在身边。像这样“家门口”人社服务站,天宁区建了13个。
这些“家门口”人社服务站“一站一亮点”“一点一特色”。建设在天宁吾悦广场的“家门口”人社服务站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由青年党员组建的“稳岗留工党员先锋服务队”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去多场巡回仲裁庭“上门”庭审,变“坐堂办案”为“上门调解”,综合运用以案释法、普法宣讲等形式,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解决劳动争议。凤凰新城人才公寓和青柠国际人才社区现已入住青年人才近1000名,这里的“家门口”人社服务站将每月第一周周三定为“人才接待日”,公寓运营方、人才办、人社局、属地街道四方组建人才服务专班,现场宣讲人才政策、就业创业、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劳动关系等问题,并提供社保个人权益单打印、社保卡补换等服务事项的现场指导和帮办代办服务。
为了让“家门口”就业服务覆盖到每一个需要的人,天宁区整合公安人口信息网、综合治理信息网、人社一体化信息网“三网”数据资源,加强人社、民政、残联、工会等部门数据互通互享,打通信息壁垒,通过匹配企业参保、灵活就业参保、城乡居民参保等信息,精准梳理掌握辖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情况,主动对接、靠前服务。
“90后”大学生张雨轩在国外留学回国后,始终没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登记失业时间已经一年以上。其所在社区的椿桂坊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就业服务专员主动找到张雨轩沟通,在多次互相交流探讨后,张雨轩萌生了开一家咖啡店的想法。社区就业服务专员针对其创业方向,为其介绍创业培训,推荐各类优惠政策,帮助分析经营环境,并制定了长期经营计划。最终,dripdrop咖啡店在元丰桥8号顺利开业,而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就业服务专员依然与张雨轩保持对接,定期了解经营情况,准备进一步把咖啡店打造成网红咖啡店。
今年以来,天宁区“家门口”人社服务站累计帮扶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特困职工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等五类就业困难人员1666人。“家门口”人社服务站变成了多方参与、覆盖面广、功能全面的暖心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