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品读小海的诗

日期:01-18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世纪90年代,我还是“文青”的时候,常州的朋友告诉我,苏州有个诗人叫小海,可见,当时小海已经蜚声诗坛。当年,我们这批“文青”正是20出头的年纪,意气风发,呼朋引伴,然而在很多场合都没有见到小海。小海很神秘,本地的报刊杂志难觅他的诗作。那时,我想小海自然不会在意苏州这片“池塘”,连个泡泡都不冒一下。

2022年的夏天很热。小海的诗歌选集《世界在一心一意降雪》出版了。我看到新书分享会在苏州古旧书店举行,立即赶去了。坦率地说,当小海“浮出水面”,我这个老“文青”还是挺想见识一下“庐山真面目”。

翻开小海的诗集,第一篇《狗在街上跑》,就深深地抓紧了我。这首诗写于1980年,他当时还是一名14岁的中学生,却有这样冷峻深沉的笔触。

“狗在街上跑/看着我们/向我们摇尾巴/跟着我们奔路/快快给它东西吃/让它摇尾巴/我们把它打死/又吃了它的肉……”人世间“围猎”的诱惑与快乐,是难以形容的悲凉。这首诗也是小海“口语诗”的开端。

上世纪90年代初,小海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苏州工作。作为一名公务员,他自觉疏离诗坛的热闹,业余时间潜心诗歌创作和研究,为诗歌理想“弯腰拔草”。

故乡海安是他深情回望的精神家园,故乡的北凌河滋养了他那特色鲜明的抒情风格。他写故乡的诗很多,在《门槛》这首诗里,他把故乡想象成龙或其他一种神奇的动物,他轻轻地吟唱“一个海安人坐在自己的尾巴上”。一个人,背井离乡有多久有多远,然故乡就像甩不掉的尾巴,如影随形。

《预言般的土地》写于30年前,他把身体想象成金字塔,“一个预言:我要重新生活,享受黄金”。离开海安的小海,他像“风在闻着石头翻开时的土腥气”,然而他又感到“折断了肋骨”。青春,总要出发的,又无时不被乡愁缠绕和浇灌。他轻轻地问了一句,“你惧怕父亲吗?”父爱如山,父亲在小海的心中是高大、坚定和严肃的。

小海的诗歌中,如果说最喜欢的,我选《悼念》和《影子之歌》。一短一长。《悼念》写于1989年11月,只有36个字,却道出了无言的心碎。 “一只杯子/已经摔坏/它的残骸/盛满另一只杯子”,这是小海悼念诗人海子。他曾和海子通过信,寄给海子一首长诗。两个人的名字中都有“海”,自己是另一只“杯子”,也就是自己将“承载”不幸、怀念和精神遗产。

长诗是诗歌中的一种独特形式,特别考验诗人的综合制衡能力。小海对长诗的题材特征有着深入的了解,他的长诗《影子之歌》,是一个动态的、创造性的、开放的体验系统,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开始循环去读其中一集,而且读其中的一集也能代表全部。可见,小海诗歌创作的非凡功力。

“影子在向地下生长/影子是附着于我们身上的祖先/影子是肉身的盔甲/影子是当面的背叛……” 每个人的身后都有影子,其实也就意味着“影子是他活着的墓碑”。影子与“生”俱来,影子是生死之间的桥梁。《影子之歌》意味深长,惊叹诗人对于影子的深沉思考。

《世界在一心一意降雪》中有不少关于爱情亲情的诗。《大月亮——送杨新》就是赠送给爱人的,“月亮之圆,牢不可破”,表达了一生一世相守的美好情愫。“但是,月亮还没有照到我爱人的头上/照耀她的左脸颊/照耀她的右脸颊”,这样地深情,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早安,母亲》中的母亲,是他的岳母,“她是乐观、完整而平静的母亲”。“你需要怎样的母亲来慰藉心灵”,表达对岳母的敬爱之情。《等待女儿归来》中的两个人,“一个待在四楼的客厅/一个在楼梯上伫立”,此时雨正在下,其中一个“翻开又合上桌子的报纸”;听到电话响起,一个拿了伞冲下楼,另一个“拿起报纸似乎要读”。这首诗仿佛一出哑剧,令人忍俊不禁。

读小海的诗,如遇甘霖,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诚实、亲切、睿智、深刻,引起我的深深共鸣。正如有评论指出,小海将日常经验和素朴的情感赋予现代性的形式和表达,并以心灵的纯正使语言始终保有一种可以触摸的温度和光亮。小海的勤奋是令人惊叹的,就算视力不好,他也坚持每天阅读、记读书笔记和从事各种文体的写作,还出版了《小海诗学论稿》《陌生的朋友》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