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后破产与老后两代破产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常州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据国家卫健委的公开数据,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即为老龄化社会。
常州是一个老龄化的城市,邻近的一线城市上海,也处于重度老龄化之中。老龄化不是我国单独面临的问题,而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何维持高质量的老年生活,或曰如何让退休生活不打折,成为无数职场人士关心的话题。随之而来的是,养老金融产品应运而生。现在,市面上很多金融产品都以“养老金替代率”为卖点。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晚年财务状况的“核心指标”,具体计算方法为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除以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世界银行认为,养老金替代率达到70%-80%才能基本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则规定,养老金的最低替代率为55%。
更早进入老龄化的邻国日本,成为很多国人借鉴的范本。遗憾的是,豆瓣上的高分纪录片、由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的《老后破产》,正是讲述了日本老年人退休后仅靠养老金根本无法维持原有生活的社会现象。纪录片中面临老后破产窘境的日本老年人,在年轻时可是意气风发的昭和男儿!他们大多出生于1947年至1949年间(团块世代),占日本总人口近10%,是日本最引人关注的消费群体。但就在这一群体退休10年左右的时间里,即《老后破产》拍摄的时间段,他们便面临了破产窘境。根据纪录片中的案例,可以归纳出老后破产的两大主因,一是长寿、二是子女不给力。这两条足以挑战东亚文化圈的传统价值观。一方面,日本国民的高度长寿导致他们虽然年事已高,却仍需赡养更长寿的父母;另一方面,“就业冰河期”导致他们的子女也面临着失业的风险,不但没有办法补贴家用,有时甚至需要家里的资助。
比如《老后破产》中68岁的青山政司,40岁时就拥有存款2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为102万元左右,还买了自己的房子,退休后每个月有8万日元年金,折合人民币4068元左右。回望30年前,青山政司就类似我国目前40岁退休躺平风潮的主人公。然而,青山政司退休后,随着妻子去世,母亲罹患老年痴呆症,母子二人包括日常开销、护理费、药和保险等花费,每个月至少要花15万日元。过去5年,青山政司已经花去了400多万日元的存款,而剩下的存款最多只能维持十几年。
最近,我又阅读了由纪录片原班人马编写的《老后破产》一书。书中写道:“过去近20年,日本工作人口的平均收入持续下降,在人均收入最高的1990年代,平均每户年收入超过650万日元,但到了2012年却下滑到了550万日元。”调查发现,1000万人的团块世代中,有308万人过着三世同堂的生活,其中失业人员有62万人,非正式工有51万人。和父母同住的人中,收入不稳定的占了近一半,毫无收入的占21%。
这是不是又类似我国目前的“全职子女”现象?
好消息是,今年以来,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日本经济增长强劲:截至2023年4月1日,日本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7.3%……日本央行今年7月发布的《经济与物价形势展望》预计,2023财年和2024财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1%-1.5%。
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将种种规划抛之脑后,在大小周期中顺势而为。毕竟,“很多人以为人生是一场α,但最终我们发现赚的都是β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