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叶丹:“学院派”的社区实践路

日期:01-18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锦绣天宁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董逸) 近日,青龙街道龙湖郦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叶丹荣获第五届江苏省“最美社工”。社会工作专业出身的她,运用在校内所学的“方法论”,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开启了“学院派”在社区工作中的漫漫实践路。

2010年,叶丹进入青龙街道彩虹城社区工作,科班毕业的她比谁都明白居民的需求是社区工作中的重要主体,他们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关系到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学校里听多了老师强调要与居民主动交流、主动服务,但真正到了社区以后,却不知道如何进行切入。”彼时,从学校到社会的切换,让叶丹产生了不适应。

所幸,叶丹在策划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群可爱的阿姨。“当时,阿姨们都会教我要怎么打开话匣子。还记得当时有个楼道里两户居民吵了起来,我直接拉着一个阿姨上门劝架。这个阿姨很善于观察、立马就抓住了冲突点,三两句话就把矛盾解决了。”多次下来,叶丹迅速总结出与居民打好交道的关键是建立亲近关系和信任感,于是,她每天上下班步行穿过小区,打打招呼、唠唠家常,经常在活动中听取居民的意见、上门与居民们谈心,更是向居民们及时汇报“急难愁盼”问题解决进程。即使后来叶丹离开了彩虹城社区,现在还一直与那里的居民们保持着联系。“有些关系,一旦建立就是一辈子。”2019年,叶丹来到刚成立的龙湖郦城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职。刚上任的她,首先就开展了“周边资源+居民群体”摸底,很快对这个新社区周边情况进行了“大起底”:3272户居民、101套商铺,处于街道东北角,周围是待开发区域,配套资源较少。下一步,就是“问需于民”,当了解到停车位较为欠缺,叶丹先是对小区内停车位进行了梳理,让饱和区域的车子向相对空余的区域进行转移;其次,利用了周边社会停车资源,并协商降低了停车费;最后,与多部门协调,目前已经规划了小区内一片空地作为停车场。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操作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点赞。

“社区营造”在社会工作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叶丹解释道,社区营造指的是居住在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持续以集体的行动来处理其共同面对社区的生活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逐渐地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联系。“简单说,就是让住在这个区域的人,有‘家’的感觉。”

龙湖郦城作为新社区,年轻人较多。但年轻人在社区中往往参与度较低、融入性较差。面对这个问题,叶丹在全市范围内首推“社区合伙人”概念,通过链接居民手中资源和外部社会资源来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围绕实际需求孵化一批居民自发组织,围绕优势特长孵化一批公益社会组织。如,“小小合伙人”组建儿童议事会,让儿童家庭积极参与绿色社区、文明社区建设;“故事妈妈合伙人”定期组织开展亲子阅读;“银龄合伙人”聚集小区内老年人,积极活跃于各类文体活动;“创客合伙人”发挥青年优势专长,进行创新创业。同时,共建单位的各类公益志愿队伍还定期、定点到社区开展公益服务,为居民提供全面、专业的便民服务。

在10多年的社区工作中,叶丹始终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行为准则,以“还权、赋能、融合”为治理主线,带动居民参与社区共商共治,形成可协调多方需求、可持续、居民满意度高的互动式社区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