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晟新材:让产业工人成为技术创新生力军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锦绣天宁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凃贤平 过正) 吴德红2000年入职常州天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晟新材”)时,企业刚成立2年多,致力于高分子发泡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一线岗位上,他刻苦学习原板剖切的刀手技术。白天在机器边埋头苦干,晚上回去反复进行理论研究学习,最终,他能将原板厚度剖切到1—3mm以下,使原板的利用率达到105%以上。因工作出色、表现优异,多年被评为“优秀员工”,还获得过街道季度“岗位操作能手”称号。
入职3年晋升为班组长,在任班组长岗位5年后破格晋升为车间主任,任主任岗位6年后,2014年吴德红晋升为青龙工厂负责人。
在天晟新材,越来越多的“吴德红”正在成为技术创新生力军。对外,企业积极组织产业工人参与省、市、区各级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大赛,鼓励大家参与“十大先进操作法”“职工十大发明专利”等活动申报;对内,企业设立“科技创新奖”,特等奖最高奖励2万元,来激发产业工人的创新潜力和创新活力。
“多年来,企业始终鼓励产业工人日常参与各类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但我们发现,员工光立足于自身岗位的研发,永远只是小改小闹。如果技术人员、工艺人员、设备人员参与其中,与一线创新型技术员工形成合力,就不是一件小事情,不仅可以对现有产品进行改善,还能开发更有价值的新产品,形成新的工艺技术。”工会主席丁春雨说,现在企业已经形成创新激励工作体系,尤其是一线产业工人,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尊重、得到实现后,越来越愿意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组成团队解决问题。
看到产业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天晟新材不断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探索建立专业性人才与综合性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立交桥”,全面推广产业工人技术岗位、技能岗位、管理岗位“三通道”贯通机制,实现“三岗贯通”,让员工根据自身发展意向和技能特长选择规划路径,实现自我奋斗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而企业必然与员工共享成长。天晟新材这些年主要为国内外家电、通讯、光电、汽车等行业知名厂商提供配套产品,拥有国际与国内专利40余项,在海内外市场均处于权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