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骨质疏松可能是一种“儿科疾病”?

日期:01-18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2版:本地医讯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通讯员 一萱

年过七旬的王大爷,年轻时是个1米85的大高个,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骄傲,走到哪里都气场十足。然而最近几年,王大爷感觉自己的背越来越驼。“现在身高连1米8都没有了,不仅如此,每天散完步后总觉得腰酸背痛腿抽筋,全身不舒服。”

在家人的建议下,王大爷预约了市一院骨质疏松专病门诊。结合症状表现和相关影像资料,王大爷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核磁共振结果显示,有部分节段的腰椎存在压缩性骨折,椎骨被压得很薄,脊椎的支撑能力下降而变弯,从而出现驼背、身高变矮的情况。”市一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项守奎介绍。

“最近没有摔到哪儿,怎么会骨折?以后骨头会不会一直被压缩,变得越来越矮?”王大爷非常焦虑。

“人体年轻时,骨头就像新装修的房子,不仅楼层高,整体建造质量也好。但等年纪大了,房子各方面老化,就容易出现问题,表现在骨骼上就会出现骨质疏松。”项守奎说。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有数据表明,我国65岁以上骨质疏松患病率已经高达32.0%,其中女性的患病率甚至高达51.6%。骨质疏松已成为继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后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又一大杀手。

骨质疏松症患者初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骨痛、畸形以及骨折症状。部分患者仅当发生骨折时才被诊断,因此骨质疏松也被称为“寂静的疾病”。

“即使确诊了骨质疏松,市民也不用太担心和焦虑,通过规范的治疗可以稳定或增加骨密度,同时减少骨折风险。”项守奎建议,“治疗骨质疏松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长期持续治疗。同时单纯补钙也是不够的,需要结合病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得知患上骨质疏松,但可以通过药物等治疗改善骨骼健康后,王大爷便在医生建议下在内分泌代谢科病房住了下来。住院期间,他口服钙剂、维生素D等药物,同时注射双膦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半个多月后,他的腰酸背痛腿抽筋等情况逐渐有了改善。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患者数量都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患者或将面临髋部、椎体、桡骨远端等多处脆性骨折威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曾有医学专家说过:“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儿科疾病”,这句看似荒唐的话,其实蕴含着科学道理。尽管骨质疏松大多是在年老时才出现,但骨质疏松的预防却要从儿童时期就开始,需要全生命周期关爱、呵护骨骼健康,才可以避免老龄后骨质疏松及脆性骨折的发生。

专家提醒:

1.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骨骼疾病,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特别容易忽视。

2.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尤其是年龄大、病程长的患者,需要及时筛查、早期诊断及干预。

3.建议骨质疏松症患者平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食用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戒烟限酒,多晒太阳,规律运动,防止摔倒,遵医嘱补充钙剂、维生素D和抗骨质疏松药物,定期检查。

骨质疏松专病门诊

由内分泌代谢科、风湿免疫科、老年医学科、创伤骨科和妇科组成的骨质疏松专病诊治专家团队将轮流定期坐诊,为市民提供骨质疏松方面的专业指导。

时间:周四下午

地点:市一院门诊2楼A204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