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柿子患上胃结石?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2版:本地医讯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陈荣春 李祉萱) 金灿灿的柿子,很多市民都喜欢吃,但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市民还应该保护好胃,否则很可能形成“胃结石”。谢女士对此深有感触。
谢女士喜欢吃柿子,“早年自家有棵柿子树,最多一天能吃五六个”。这些年,她时有胃痛,但也没太重视,只是自己吃胃药。今年4月,她发现症状越来越严重,上腹部反复感到疼痛,便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巨大黑色胃结石”。
听说可乐可以“溶化”胃结石,谢女士便买了可乐每天都喝。8月初,她突然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来到市一院就诊。由于她患有尿毒症,长期规律行腹透治疗,肾内科收住入院后,医生发现病情不能用腹透感染来解释,结合病史,便联系消化内科医生进行胃镜复查,结果发现胃内的巨大结石已经消失了。
巨大结石消失了,难道真是可乐的功劳?专家表示,吃柿子等引发的胃结石,喝可乐的确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可乐“溶化”结石,不是想喝就能喝,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像用药一样观察处理。同时,要弄清结石具体位置,如果结石在小肠、食管等处或者消化道有溃疡,喝可乐不但无效,反而还易引发生命危险。但既然结石消失了,为何谢女士再次突发不适?
肾内科、消化内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专家详细讨论,考虑胃结石已经消失,但胃潴留较为严重,肾内科主治医师宗音建议暂时禁食,置入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引流,缓解症状,同步开展CT检查寻找病因。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卢海涛发现蛛丝马迹,“在患者的小肠内发现卡着的石头,由于堵住了肠腔导致小肠梗阻,最终引发不适症状”。
考虑谢女士患有尿毒症,腹部置有透析管,外科手术取石风险较大,且腹腔手术后无法再开展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医生决定通过小肠镜将结石碎块后取出。
卡在小肠部位的结石直径有3—4厘米,大小如鹌鹑蛋,由于结石嵌顿比较紧,牵拉容易造成穿孔,加上患者营养不良、贫血、血压高等因素,小肠镜治疗风险很大。经过2个小时小心翼翼地碎石处理,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沈婷、麻醉医师黄栋以及消化内镜中心护理团队最终将结石碎渣全部取出。
“感谢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找到‘罪魁祸首’并且顺利取了出来,让母亲重新恢复了健康。”出院前,谢女士的女儿感激万分。
消化内科主任孙克文提醒,金秋来临,柿子、山楂、枣子等水果陆续上市,这些水果含有大量的鞣酸、果胶等,不建议市民空腹食用或食用过多,未成熟的更不能食用,对于老人和小孩以及既往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更加要注意。同时,不建议和牛奶、螃蟹、海鲜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同食,以免导致胃结石的产生。一旦查出患有胃结石,建议市民遵医嘱治疗,并及时进行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