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旧书如老友

日期:01-18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每一本书都是一位朋友,只不过有的仅知书名,却没有打开翻阅,就像有些新朋友一样见过一两面,仅仅认识而已。但有些书则反复翻阅,这时间跨度,可能是间隔数月,也可能是数年,甚至是几十年,就像老朋友一样,无数次交往倾谈,早已无话不说,彼此再无隔阂了。

在我的书房里,床头柜上,客厅茶几上,都有些旧书,这个“旧”字,不是陈旧的意思,而是指自己曾经读过一两遍的。

旧书的类型,有不少教育方面的,与本职工作有关。记得有本书叫《学与教的心理学》,邵瑞珍主编,我在二十几岁时就拥有这本书,好像也读过无数遍,它为我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一些理论基础,有些理论知识写论文时会经常用到,至今我还记得若干。记得某个名人所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精神成长史。精神成长与否,我不知道,但曾经读过的书让人在某些时候或某个瞬间豁然开朗倒是真的。

这些年,我反复阅读的旧书以文学类为主,有古文类的:《三言两拍》《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等等;有传记类的:《一个异端思想家的心灵史》《品中国文人》《百年蒋家》《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等等;还有诗词类的:《元曲三百首》《李太白集》《杜工部集》《唐诗鉴赏辞典》《宋词全集》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些当代作家的作品,莫言、贾平凹、陈忠实、迟子建、麦家、路遥这些文学大家的作品,我也是时常翻阅。

古人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讲得太贴切了,一本旧书翻开,徜徉其中,就像与老朋友倾心交谈,从山水到人文,从城市到乡村,从政治到历史,个人的命运,生活的悲欢,历史的演变,上下五千年,滚滚红尘,悲喜人生,无不让人久久沉迷。

翻阅旧书,见老朋友,最好是在夜晚。洗漱结束,打开床头灯,斜倚床头,夜色阑珊,寂静如水,选取一本旧书,看着熟悉的书名,闻着淡淡的墨香,温习着熟悉的人事,读着似曾相识的语言,记忆复活了,头脑里全是书中的故事,这一切好像与自己无关,可是一切也与自己有关。有人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虽说悲喜自渡,他人难悟,但我们的悲欢似乎相似,生活苟且,岁月漫长,如果我们从中有一丝一毫体悟,让疲惫的心生出精神,让枯竭的心开出花朵,让冰冷的心泛出温暖,就已经不错了,我是这样想的。

翻阅旧书,还可在百无聊赖的午后。午休后,泡杯清茶,感叹“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之余,可翻开旧书,见见故友,读读品品想想。那样午后是悠长的、宁静的,空气中似乎涌动若有若无的芬芳,丝丝甘甜弥漫在心头,那种感觉只能借用张孝祥的句子——“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来形容了。

旧书如老友。这个老朋友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契合,思想上的开启,灵魂上的引领。最近读麦家的《人生海海》,几个月时间里连读五遍,每一遍都有新的领悟。“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当你沉醉其中,一句又一句震耳发聩的语言,让人如梦初醒,如痴如醉。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过去的已过去,未来的还未来,我们有理由心向光明,走向未来。

托尔斯泰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我要说的是,书籍不仅仅是青年人的生命伴侣和导师,也是我们中老年人的。

读一本旧书,与老友谈谈心,心宽地广,海阔天空,荒芜的时间有了新的意义,平凡的人生有了新的活力,平淡的生活就意蕴隽永,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