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卖崽蛙”需成“合法烟火”

日期:01-18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卖崽蛙”凭借其可爱呆萌的外表,与行人有趣的互动刷爆各大网络,在众多城市红火起来。近日,一个“卖崽青蛙的崽被执法人员敲烂扔垃圾桶”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一时间,各种声音层出不穷。笔者认为:玩偶也在法律管理范围之内,“卖崽蛙”需成“合法烟火”。

“卖崽蛙”为什么可以这么火?一方面,玩偶本身长相惹人喜爱,憨厚中又有着一些搞怪,让人更容易亲近并产生消费行为。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的摆摊经营方式,这种形式更有创意,也更有吸引力。现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在承受压力、忙忙碌碌的情况下遇到“卖崽蛙”的小互动,心情往往得到放松,便有了给予物质回报的想法。加上短视频的迅猛发展,这些片段被拍摄上传至网络,也收获了不少反响与热度,被许多网友称为城市中难得的“烟火气”。

“卖崽蛙”成为城市烟火气体现的同时,也得到了不少同情和理解:大热天穿着笨重的玩偶服做着搞怪的动作,只是为了生计。但人情冷暖的背后也须明晰法律的界限。2022年12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个人和单位禁止擅自在公共场所设摊经营、兜售物品。“卖崽蛙”的行为显然属于违规擅自兜售,实际上对行人与环境都有所干扰。由此来看,视频中执法人员的行为也只是在按规办事。

对此,央媒也发声:城市执法人员应该预留出一些“柔性空间”,让作为“卖崽蛙”的普通人合理、合法、合规地挣点辛苦钱。事实上,不少地方的城管也选择了“柔性执法”,采用教育与劝导的方式进行阻止。上海更是推出条例,允许个人在规划区域,规定业态、时段,从事一些设摊经营的活动。

“卖崽蛙”或许火一阵就“过气”了,但是今后,类似“卖崽蛙”的新业态必然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各地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及时出台完善相关法例,不断提高新业态经济模式的治理水平,提升城市服务能级,让“卖崽蛙”们真正成为“合法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