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潘玉良艺术馆见闻

日期:01-18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初春一个周末,芜湖新闻综合广播《阅时光》栏目部分作者在奇乐老师的组织下,来到芜湖潘玉良艺术馆参观。

“昨日阴雨绵绵,今天艳阳高照。看来,潘玉良艺术馆欢迎你们,老天也欢迎你们。”馆长郑兵先生幽默诙谐的开场白,瞬间拉近了宾主之间的距离,陌生感一扫而空。

潘玉良艺术馆位于芜湖古城南门湾,从高大的长虹门上俯瞰,南门湾商铺林立,游人如织,目光所及,浓浓市井味扑面而来。自长虹门由南向北进入南门湾,右边第三间是一个与周围建筑融为一体的两层木楼,木窗棂、马头墙使得整个建筑古朴典雅,和谐统一。木楼门楣上挂着也是从芜湖走出去的著名书画家、作家韦斯琴女士书写的潘玉良艺术馆牌匾。

“潘玉良艺术馆就是想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潘玉良的坎坷身世,了解她怎样从芜湖走出去,成为世界著名画家的传奇故事,近距离地欣赏她的美术作品。”郑馆长如是说。

“在芜湖,甚至可以说在中国,潘玉良被人们熟知是从1982年安庆著名女作家石楠发表在《清明》杂志上的小说《张玉良传》开始的。上世纪90年代,张艺谋、巩俐的电影《画魂》播出,更是掀起一股‘潘玉良热’。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新鲜事物和新的社会热点不断涌现,‘潘玉良热’逐渐消退,甚至被人们淡忘。”郑馆长侃侃而谈。“作为一个收藏者,我觉得有必要,也有责任把潘玉良的作品以及有关她的故事传播下去。潘玉良艺术馆虽然是私人艺术馆,但可以说它代表了芜湖人民对潘玉良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他饱含深情,娓娓道来。

看着眼前这位敦实和蔼、眉眼中闪烁睿智的中年人,钦佩之心油然而生,同时,细细打量起这间艺术馆来。

这是一间两进的古老结构房屋,四水归堂的天井让没有隔墙的屋内光线充足明亮。厅堂内别无多物,临街的窗边摆放了一个长条桌和几把椅子,扎染桌布,几盆绿植,很是雅致,也让整个厅堂显得宽敞整洁。屋内的墙面保留原样没有修补刷白,只是安装了几块展板,斑驳墙面和红色展板把岁月痕迹与现代视觉冲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既感叹岁月匆匆的沧桑无奈,又领略到伴随新时光而来的新生命和新活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更显出主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匠心独具的设计理念。天井院里,绿意盎然,绿植、盆栽以及摆件看似无意,实则有心,一切竟若浑然天成。

沿着窄窄的木梯登上二楼,忽觉别有洞天,满墙的古画,琳琅的藏品,让人目不暇接;古朴的陈设,雕花的木窗,又让人仿若穿越;天井把楼上也分成两间,隔着天井倚窗相望,蓦然中不知今夕是何年?

温婉美丽的馆长夫人拿出几幅画作放在条桌上,同行的朋友有人认出这是潘玉良先生的画作,郑馆长似乎看出大家对画作真伪的疑惑,没卖关子,笑着说:“这是3D打印的。”大家立刻围了上去,近距离欣赏,看到徐老师伸手又止,馆长夫人微笑:“没事,可以摸的。”徐老师摸了摸画作,惊讶地说:“有立体感。”

郑馆长解释道:“油画是用颜料在画布上绘制的,颜料不同于中国水墨,会在画布上留有特殊的纹路和肌理,纸张复制印刷很难达到油画真实效果。原作只有一张,不可能人人收藏,所以我们采用现代3D打印技术,尽可能地复原原画效果,让喜欢的人当工艺品买回去,也不枉我们宣传潘玉良先生一场。当然,也是给艺术馆增加些经济收入。”

大家为能在古老的木楼里看到现代前沿的科技产品而啧啧称奇,又为郑馆长率真坦诚的个性而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潘玉良艺术馆还将举办多场画展,在这市井繁华地,给过往的人们不断奉上清新别致的文化艺术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