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温暖的时光

日期:01-18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离开西直街高家场已二十多年了,但每次经过,总觉得特别亲切,那里好像一直还留着陈家姆妈和陈家老爹亲切的身影。

年前,我走进高家场寻找青春。进里弄,见高家场3号陈家姆妈居所的大门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锁。我折返徐家奶奶的杂货店,向年迈老人寻问陈家姆妈家人的近况。

徐家奶奶用低沉的声音告诉我,陈家老公老太已经去世20年了……

看来,我离开高家场真的太久太久了。面对陈家姆妈生前居住的那两间低矮的老屋,我仿佛又回到了28年前。

我清楚地记得,每日下班途经这里的时候,总会下车推行。因为这里的弄堂狭窄,弄堂口东,徐家杂货店与老人的两间房屋前后错落排列。徐家的后墙,与老人的东厢房错位呈N字形。

从西直街进入高家场,和从高家场进入西直街的行人经此,彼此间都无法看见。若南北方向来人骑车快速入巷拐弯,遇见相向来人时,往往都会来不及刹车,多有碰撞。

那时,坐在巷里西侧门前,给人修补、定制皮鞋的腿有残疾的陈姓大叔,看见我推车走进弄堂小巷,总会呼喊我,让我回家把自行车停当后,带火钳过来,取封在他家煤炉顶端的那一只燃着的煤球,回去生火做饭。

那时候,即便是城市居民,也只是很少一部分人能够使用钢瓶液化气。高家场的居民,做饭做菜大多靠铁皮裹制的煤球炉。

用燃烧的煤球做饭,很是繁琐。烧饭烧菜前,必须先生炉子。用废纸或劈开的小碎木片垫在炉底作引燃物,慢慢将煤球点燃。待煤球燃烧成旺火,人们才能开始炒菜煮饭。

平日里,人们一般不让炉中的火种熄灭,不然,又要花费时间重新引燃冰冷的煤球。倘若家有老人还好,可以在不烧饭做菜时封掉炉门,看护炉火。老人们还可利用煤炉上的余热烧开水。对于像我们这些刚结婚的双职工家庭,想要保证炉火整日不熄那就难了。

当时,人们使用蜂窝煤球烧菜煮饭甚是不便,但当时蜂窝煤球仍处在国家计划供应之列。那些年,被我用火钳夹着,从高家场3号快步提至高家场7-5号,冒着幽幽蓝色光焰的煤球,至今都还温暖着我的心房。

1995年冬,我的母亲在老家溧阳不幸去世。得到噩耗时已是傍晚时分,手足无措的我,思量着必须赶在明日早晨长途汽车站发往家乡蚕种场的第一班班车回老家。可是,家里却没有现金。我急得一筹莫展。匆忙间,我想起了陈家姆妈。

我急促地叩响了木制大门。陈家姆妈听闻敲门声,披上一件外套就给我打开了大门,她也给我带来了安慰和希望。

倚靠在老式大床围栏上的陈家大叔,在听闻我母亲去世急需用钱回乡奔丧后,毫不犹豫地让陈家姆妈从挂帘后的衣柜抽屉里,取出所有现金塞到我手中。

那是整整两千元的现金,在上世纪90年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可是陈家姆妈,居然毫不犹豫地就递给了我这个乡下青年。

斯人已逝,往事不再。谨以此文纪念高家场的陈家姆妈和陈家老爹。愿你们在天堂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