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莳 秧

日期:01-18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莳秧也叫插秧。莳秧就是把秧苗从秧田里拔出,移栽到大田让其“自立门户”,扎根生长。

莳秧是整个夏收夏种中的重头戏。从割掉麦子,翻田后让其暴晒几天,施上基肥,然后上水灌田。那时没有机械化设备,就是用铁耙等农用工具,把田里的泥块捣碎整平。莳秧也是夏收夏种中的最后一项重要的农活了。是否掌握好季节时令及时莳秧,将会直接影响到秋季能否丰收,因此莳秧这一茬,无论从农田的精耕细作,还是在秧苗栽插的质量上,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谚语有“夏至三更进莳门”之说,意思是季节不可错过。莳秧一般分为“三莳”,即头莳、二莳和三莳,分别为五天一莳。从季节上看,当然头莳为最佳,末莳则有违节气了。

莳秧其实也是一种技术活,做了一辈子农民而不会莳秧的也大有人在。那时我们生产队有好几个男劳动力就不会莳秧,莳秧季就专门负责挑秧的。我初学莳秧,好像是14岁吧,趁放忙假时学的,是父亲手把手教我的。“要像三个指头捏个田螺那样自如,食指中指无名指相互配合,捏好秧苗,中指首先入泥,食指和无名指顺势把秧苗插入泥中。”父亲一再关照我,尤其不能莳烟筒头秧。烟筒头秧就是没有按要领,胡乱把秧苗插入泥中,导致秧根翘在泥外,如烟筒头似的,那样稻棵不容易成活甚至会死亡。

莳秧的疏稀密度,不能像人们讽刺懒人莳秧那样,“两手一托,进脚一缩”莳斗板汪秧,意思就是稀疏得很,不但白白浪费了良田资源,而且还会直接影响秋季水稻的收成。

莳秧时,个个都闷着头,弯着腰,两脚中间两棵,双脚左右各两棵,六棵型排列,行行有距,棵棵对直,合理分布。那时都是清一色的手工莳秧,真所谓“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由来就在这里。那时的莳秧,“二一”不可少,即一根绳子,一根竹子(尺子的替代品)。绳子等于是径线,一沓秧横间是6棵排列。绳子是用来规范一沓秧的尺寸,也就是说每一沓就要拉一根绳子,规定秧棵不能超出之范围。竹子等于是一把尺子,是用来丈量所莳秧棵疏密度的。为了达到合理的密植,记得那时我在农村种田时,莳秧株间规定是12厘米,行间是18厘米。为了保证质量,莳了一会儿就会用随身备带规定尺寸的小竹子量一下,只要一竹子量下来株间能达到11至12棵就是合格的。那时不但要自查,而且生产队还有专门的质量检查小组,时不时会到你莳好的稻棵中间去丈量抽查,一经发现不合格会立即督促你改正,几次三番不合格就会拔了叫你重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