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一票难求, 警惕“门票转让”骗局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6版:警方 上一篇 下一篇
□顾梦莹
据市反诈骗中心统计,上周我市警方共接报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同比上升22.2%,环比下降7.8%。反诈骗中心预警拦截境外语音诈骗电话68705起,冻结资金2099万余元。
梳理一周的案件类型,从数量上来看以下几类诈骗手段发案数量居前6位,分别是虚假博彩类占30.0%、兼职刷单类占23.0%、冒充律师挽损类占6.0%、虚假购物类占5.4%、冒充客服理赔类占4.5%、游戏交易类占4.5%。
【案例一】
17日,市民许女士报警称:在某鱼上发布了收购某乐队演出门票的动态,对方私信称有票,让其加微信联系。在微信上谈好价格后,对方给许女士发来一个链接,称是“某鱼交易链接”,许女士点击链接并通过支付宝付款,后发现被对方拉黑才知道被骗,遂报警。
【手段分析】
骗子事先潜伏在“某鱼”等二手交易平台,寻找购买演出门票的人群。有人上钩后,以“微信联系便捷”为由要求其跳出官方二手交易平台,在谈好价格后,骗子通过微信发送虚假二手交易平台网站链接,受假平台迷惑,受害人便直接付款,不曾想进入的却是钓鱼网站。
【警方提示】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以官方票务LOGO为头像、XX票务代理为用户名,主动私信询问是否有票务需求的,进行诈骗的可能性极大。消费者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谨防骗子自制的虚假票务网站。
【案例二】
15日,市民蒋女士报警称:在某书上认识的好友,称有高薪兼职介绍蒋女士,就加了对方QQ,并下载了对方指定的“京东电商”APP。客服称操作代购任务可赚取佣金,一开始蒋女士可以小额提现,后面再提现时显示账户冻结,要交保证金。蒋女士陆续转账10万余元后还是无法提现,才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手段分析】
骗子通过微信、QQ、某书等社交平台寻找目标,谎称有“高薪兼职”介绍给受害人,让受害人下载指定APP操作任务,刚开始给予受害人小额返利,骗取信任后再要求其做“大额单”;当受害人再次提现时,客服便以账户冻结需交保证金为由让受害人继续转款,直到受害人意识到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
网络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而需要先充值或垫付资金的刷单行为更是骗局!遇到“刷单”“操作代购”的网络兼职广告时要提高警惕,遭遇诈骗应立即报警。
建议您在各大官方应用商城搜索“国家反诈中心”APP并下载注册,开启全方位防骗预警。“国家反诈中心”APP是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的国家级反诈、防骗、预警系统,具备诈骗举报、诈骗预警、风险查询等功能,还有丰富的防诈骗知识。通过学习里面的知识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网络诈骗的发生,提高每个用户的防骗能力,还可以随时向平台举报各种诈骗信息,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同时对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可疑支付账户,可疑IP/网址,可疑QQ、微信号均可在“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款软件中查询验证是否为“涉诈”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