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天明:重塑乡村之美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锦绣天宁 上一篇 下一篇
□凃贤平 李江民
春暖花开,走在牟家村的田野上,随处可见引人入胜的田园风光。
与其他美丽乡村不同的是,这里名人集聚,不仅有历史上的季札、春申君、焦炳,还能见到现代的高晓声。
“这些雕塑作品栩栩如生,代表郑陆形象和风貌,表现出当地的文化与风俗特点,在改善乡村环境、艺术氛围的同时,也为乡村文化传承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每每看着村民喜欢这些雕塑,冷天明心里就越发坚定:要扎根乡村重塑乡村之美。
牟家村的这一变化,是在冷天明将工作室从城市搬来开始的。他是常州市雕塑协会主席,在他的推动下,首个“江苏青年雕塑园”在牟家村建成开园。
工作室搬来后,做了第一场全省雕塑邀请展,也召开了一个研讨会,会上业界达成共识,就是要让雕塑艺术服务于大众,为乡村文化的发展做点实事。
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先是找到很多富有代表地方文化的故事资料,从地方文脉中寻找灵感。然后通过省雕协发放到各大艺术院校雕塑学院的导师手中,布置给大学生进行创作,创作的作品草稿优中选优。最后,通知创作者来牟家村进行半封闭的创作,最终大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建设过程中,我专程去了一趟北京,拜访了中国美术馆馆长、国际雕塑大师吴为山先生,吴为山先生听了我们的想法和创意后非常高兴,挥毫写下‘江苏青年雕塑园’的园名。”
“江苏青年雕塑园”的成功,让更多高校直接把课堂搬到乡村的田间地头,学生的作业变成作品,又把作品变成展品,让雕塑艺术之花在大地绽放。
冷天明青年时期从农村进入城市。从2001年师从中国雕塑界的泰斗钱绍武先生至今,他已经沉浸雕塑行业22年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曾经有一年,他应邀为创建新集煤矿的5位功勋老人做雕塑,他与老人们同吃同住,并拍摄了大量资料,最终成功创作出作品《晚风》。当老人们的老伴看到作品时,都说人物形象生动。
“现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我又从城市回归农村,希望用一身‘武艺’来雕刻美丽乡村,重塑乡村之美。”为此,冷天明已经把家搬到了牟家村,每天吃住在村里。
目前,冷天明已经与当地两所学校、两个村庄签订了普及美育知识的合作协议,为当地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不断提高学生和村民的审美能力,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喜欢大自然,喜欢生活的本真,在牟家村,我又找到了创作的源泉与未来的方向。”冷天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