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蛳螺琐记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晚饭后随手翻看网购的《吃着吃着就老了》这本由纪录片导演、制作人、美食作家陈晓卿新推出的美食文化作品,翻至《螺蛳壳里的道场》一文,因为前几天家里刚吃过两次家常烧螺蛳,所以先翻阅此文,想看看陈老师写了些啥。该文才一页半纸,很短,但写嘬螺蛳写得很传神。我边看边想,陈老师是皖北人,估计不会写到正宗江南吴语系人吃螺蛳是用筷子夹着吸的,全文看完,果然没有写到此场景。

吴语系人士吃东西最讲究不时不食,清明前夕,自然少不了品尝号称赛肥鹅的螺蛳。在江南吴语系地域,螺蛳的叫法也不一样,苏州那片的人叫“螺蛳”,而常州和无锡这边则叫它“蛳螺”。

儿时记忆,江南农村家家户户大都处于食物匮乏的状态,很少有荤菜吃。每到开春之时,母亲总会冒着还微冷的春水,到村前清澈的小河摸点蛳螺回来烧了吃,权当荤菜。外婆家在芙蓉圩,那时那里的生产队都挖池塘养鱼,用磨好的豆浆喂鱼,鱼吃不了那么多,剩下的豆浆就沉到池底,螺蛳就能吃到新鲜的豆浆,所以长得很快,由于生长期短,鱼塘里的螺蛳壳薄一点,不像野河里的螺蛳壳那么硬,所以鱼塘螺蛳更鲜美。改革开放以来,芙蓉人民已不养鱼,就用废弃的鱼塘专门养螺蛳,同样喂的是豆浆,终于叫响武进十大名菜之“芙蓉鲜螺”。

螺蛳形状类似锥型贝壳,它是一种腹足纲软体动物。螺壳坚厚,需用钢丝钳剪,成熟大螺蛳壳体长3厘米左右,壳顶尖,螺层共有七层,壳面呈黄褐色或深褐色。当然,还有白色外壳的螺蛳。白壳螺蛳是环棱螺的一种,是自然基因突变形成的。白壳螺蛳含有多种维生素,鲜味氨基酸丰富。但这个白壳螺蛳量太少了,估计一百粒螺蛳中才能找到几粒白壳螺蛳。我曾在淹城一家餐馆吃到一盘加了咸肉丁和鸡汤白烧的白壳螺蛳,味道鲜美,至今难忘。

可能北方人容易把螺蛳和田螺混淆。其实,两者虽然外貌相似,都栖身于江湖池塘田间,但是个头有很大的区别。螺蛳最大不会超过3厘米,而田螺最大可至6厘米。螺蛳为中国南方独有,而田螺则遍布世界。螺蛳和田螺都可食用,但从口感来说,螺蛳是细腻鲜嫩,剪去螺尾可直接烹饪烧制,亦可以挑出螺肉炒韭菜吃。田螺肉则丰腴肥厚,整个煮食并不好吃,需把肉从螺壳中取出剁碎后与猪肉的五花肉末相搅拌,加入香菇、马蹄碎丁,然后将拌好的馅料塞至螺壳内烧制,则更加好吃。

江南一带食用螺蛳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考古专家在金坛三星村遗址发现了在骸骨下面有一层厚厚的螺蛳壳,在这些螺蛳壳堆里还发现了一些骨器和陶器,经过“碳14”测定,这是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和骸骨。这些骸骨跨越了五六千年,在这个土壤水分大并且还呈酸性的地方,居然还保存这么好,经研究,原来螺蛳壳是碱性而且还吸水,这样就中和了土壤的属性,所以这些骸骨能保存至今。据此可以推测,大约五千年左右,江南一带先民就有食用螺蛳的习俗了。金坛湖泊众多,有古洮湖(今称长荡湖)和钱资荡湖,水产丰富,今天的长荡湖古时就有“日出斗金、夜出斗银”之说,可见湖里鱼虾蟹螺之丰盛。

摸螺蛳并不是个技术活,脱了鞋子挽起裤管蹚到河岸边就能摸了。河水清澈见底得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螺蛳、水中的石块,驳岸边沿都会有螺蛳沿着。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人不用下河,用铁丝弯曲,其中有一段平直,然后套上尼龙绳网,用这个特制的螺蛳网伸至河底捕捞,拖上岸后将网里的东西倒出翻寻螺蛳,运气好时也可以捞到小鱼小虾。这翻操作在江南被称作“耥螺蛳”。

还有一种能采集到螺蛳的方法就是“罱河泥”,当时在农村这个是最吃力最有技术的活之一。是用一种竹制三角形状套上密集尼龙绳网制成的专用农具,人站在船上手握两根长竹竿将罱网张开伸至河底,然后将两根竹竿用力并拢。此时罱网中已夹取了河底的淤泥,当然有时能罱到螺蛳、蚬子、河蚌、水草、小鱼小虾之类的东西。然后将罱网用力提起拖至船中,此时两根竹竿还是并拢着的,只要双手将竹竿掰开,罱到的河泥就从罱网中脱落到船中。偶尔可以看到活泼鲜跳的鱼虾夹杂在泥中,在泥中有时能翻寻到螺蛳或碎砖瓦小石块等等。罱起的河泥待水泥船中舱装满了,就将船靠到田边挖有“灰潭”的地方,然后用“篰扦”(长柄竹杆套上塑料或木制的舀河泥的专用农具)将河泥从船上舀至事先挖好稍微有点倾斜的沟里。这沟通向“灰潭”,从船上舀出的泥就顺着此沟流到“灰潭”。一般会用潭边事先准备好的“荷花浪”(即紫云英)或青草撒入“灰潭”,舀一层河泥铺一层“荷花浪”或青草,直至“灰潭”满上,这就完成了堆肥的过程。第二天,“灰潭”中河泥上总会有螺蛳沿在上面,此时就可以去拾螺蛳了。

从河沟池塘摸来或耥来的螺蛳,置于盆中用清水静养一两天,待螺吐尽泥沙,然后用老虎钳或大剪刀剪去螺尾,仍置于清水中,滴几滴菜油静养两个时辰,然后洗干净沥干。锅烧热加入猪油,先下葱姜蒜爆香,将螺蛳倒入锅中翻炒至有点锅气时,洒点料酒,再倒入酱油继续爆炒两三分钟。然后看螺蛳螺口的黑色保护片即厣(yǎn)是否脱落,如已自然脱落,加一小勺白糖和鸡精,撒上葱花末或香菜末,再撒一点点白胡椒粉即可起锅装盘。

正宗的江南人吃螺蛳时,不会用手抓取螺蛳吮吸,他们通常会用筷子夹取螺蛳,对着螺蛳口部吮吸。一般都能吸出螺肉,如果吸不出来,就会吸一下螺尾,把螺壳里的空气吸出来以后,螺肉就会缩至尾部,再从螺口吸一下,美味的螺肉就入嘴了。曾经在桌上多次考过人家,用筷子夹螺蛳吮吸,北方人百分之百不会吸。

螺蛳,江南水乡一年四季都有。只是过了清明,螺蛳就开始产小螺蛳了,螺肉仍可食用,只是味道远不如明前螺,且吮吸时总会吸到小螺蛳。

张培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