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李鸿章上奏为武进、阳湖免除岁赋三年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太平天国后期,从1863年12月开始至1864年5月的常州保卫战,对常州造成巨大破坏。1995年10月出版的《常州市志》记载:目睹战后常州全城惨状的李鸿章,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5月19日亲笔上奏朝廷“请求免除武进、阳湖赋额三年”。

淮军猛扑常州城

1863年,曾国藩制定了三路进军围剿太平天国的方针。江苏巡抚李鸿章率淮军以上海为据点,开始对苏南的太平军发起进攻,在洋枪队常胜军协助下,连战连胜。到这一年底,苏州、无锡先后被淮军占领,之后李鸿章调整部署,兵分两路,向常州杀来。

此时常州周边重镇包括江阴、无锡、镇江都已落入清军之手,常州是太平天国在苏南的最后重镇。淮军刘铭传部于12月19日进抵常州城外,开始拔除太平军城外据点。

刘铭传攻坚经验丰富,先布置多路兵力,一路攻城外营垒,其余各路阻击援军,守军对这种战术应对办法不多。陈坤书为保卫南门外石垒,曾经亲率大军从城中杀出,被淮军从左右两翼同时夹攻,激战1个多小时,损失惨重,被迫返回城内,石垒也被攻陷。

城外石垒一个个丢失,到12月底,常州北门外就剩下大土城一个屏障,太平军派驻重兵。刘铭传、张树声两军强攻4个小时毫无进展。三更时分,张树声率队再攻,太平军坚持战斗,淮军改用火弹焚烧营棚,大土城失守。

双方激战奔牛镇

奔牛镇是常州与丹阳之间的战略要地,事关与天京的声息畅通。淮军很清楚奔牛的价值,常州保卫战的关键之战就围绕奔牛展开。

奔牛被淮军攻占之后,太平军旋即在奔牛四面修筑营垒,形成围攻之势,还将压箱底的火轮船“太平”号(即“飞而复来”号)调来,用船上32磅火炮猛轰奔牛淮军阵地。淮军石墙房屋被船炮摧毁,眼看奔牛易手在即。

面对严峻的局面,虽然淮军迅速抽调攻城部队2000人救援,却还是中了太平军专门布置的围点打援之计,狼狈逃跑。奔牛战场形势骤然对太平军相当有利,如果太平军抓住战机,速战速决,势可重夺奔牛,扭转局面。但此时的太平军却犹豫不决,围而不攻,错失良机。

得到喘息的刘铭传趁夜深将大量火药增援送入奔牛镇,传令镇内守军坚守待援。守军得到增援,士气大振,太平军再难攻下。1864年1月17日,刘铭传、郭松林率军与太平军鏖战4个多小时,太平军不支,败退十余里。

太平军虽退,占领奔牛的淮军却依然未完全解围,身在苏州的李鸿章深知常州关系重大,陆续从各处抽调援军支援。刘铭传决心在奔牛外围开展一次大规模战斗,以彻底解奔牛之围。

1月22日,大战开始,淮军兵分三路,使用杀伤力强大的洋枪洋炮狂轰乱炸,太平军营垒失陷。太平军分路绕至敌后,却遭早有准备的郭松林军反击。奔牛守军趁机杀出,太平军腹背受敌,终于败北撤围。

在这场战斗中,太平军的杀手锏——“太平”号火轮船也被炸毁,战斗力严重受损,常州形势更趋恶化。

战后满目疮痍

1864年4月中旬,常州最后决战开始,戈登率3000名常胜军以及炮队来到城下——李鸿章许诺攻破常州后给常胜军5万元重奖。李鸿章本人也因常州久攻不下,亲自从苏州前来督战。

4月22日,淮军水陆两路会同炮队猛攻城外营垒,战场血肉横飞、墙倒屋塌,战况十分激烈。无奈淮军势大,火力又猛,运河两岸营垒最终全部失陷。

一天后,淮军再攻破常州外围仅剩的几个营垒,常州被彻底合围。李鸿章为破城,再调炮队支援。4月24日,以戈登及刘士奇攻南门、刘铭传攻北门、郭松林攻西门、张树声攻东门,利用开花炮掩护,全力攻城,日夜不息。

5月10日,常胜军炮队推前到突破口附近,发射葡萄弹与霰弹城内。淮军开始冒死爬城,守军在炮火中扔下火药桶与大石块。约2000淮军蜂拥而上,终于爬上城头。

陈坤书率领数千太平军在城内奋战,无奈进入城中的淮军越来越多。戈登与刘铭传亲自带兵入城,双方巷战,最后陈坤书等人力尽伤重被俘。

常州保卫战历时5个多月,全城满目疮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