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以“学”为先 培养“三可”新时代青年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现代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尤佳 曹金鑫

4月19日—20日,江苏省“以学科建设推动教育学方式变革”研讨会在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举行,来自全国的300余名教师参加会议。

作为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多年来,省前中以“弘扬攀登精神,培养时代青年”为着力点,深化育人方式变革,不断推进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

以“学习”为先

师生相长享快乐学习

在省前中的校园里,学生们可以仰望星空,谈天说地;可以自制香水,感受时尚魅力,还可以接触到高大上的飞机发行器,了解高精尖技术……自由选择属于自己的“惊喜课程”,学生们直呼“太酷啦!”

以“学习”为先,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近年来,学校成功打造八大领域课程,凝练生动课堂教学范式,构建五育融合育人模式。课程菜单共包含232门课程,学生可以“因能分层、因志分类、因趣分群”,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课程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也要“生动”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差异组合,教师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展概念铺展课、实验探究课、模型制作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在概念铺展课中,教师采用直观的案例分析、图表展示和生动的故事讲述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实验探究课中,教师则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并通过研讨分析来加深他们的理解。朗诵、辩论、演讲、演唱、戏剧表演、趣味实验、研究性学习等各种形式也都走进了课堂,建立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学校各学科发展中心在建设过程中还会融合本学科特质,逐步构建体现本学科特性的课堂模式,如语文学科的“引人入胜的课堂”、物理学科的“融5E+生动课堂”教学模式等,生动课堂的新样态打破了原有的灌输式教学,反对死记硬背,学生们在此学习勤勉,认真投入,形成了非常浓郁的学习氛围。

以“学生”为先

蓬勃奋发展青春姿态

十八而志,冠笄明志承大任。4月5日,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举行2024届高三学生十八岁成人礼。互赠家书、行成人礼、时光慢递、庄严宣誓,学生们在一个个颇具仪式感的活动中,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高三年级十八岁成人仪式、高二年级80里野外素质拓展活动和高一年级创“周恩来班”三大主题活动是省前中的德育传统项目。该校搭建高位平台,实行“培根铸魂、自律自治、学习社群、社会实践”四大行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助力每位学生快乐成长,成为卓越青年。

学校有90多个学生社团,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而每年一次的科技节、青少年创新大赛等科创活动,艺术展演和体育比赛,学科嘉年华活动、戏剧表演等人文活动,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在这里,我们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为自己热爱的事情携手并进,我们感到很快乐!”学生们纷纷表示。

在省前中,学生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校园管理的主人:卫生、纪律,学生是主管;合唱节、艺术节,学生是主角;墙面涂鸦、橱窗布置,学生是主创;评优评先,校内比赛,学生是主导。这样有序高效的自治管理,源自于学生自己提出的“省前中学子自治文明公约”。公约只有简单的十条,由学生捕捉校园不文明现象后,收集、归纳、整理提出,再由各班召开主题班会,集思广益形成文明规范,最后由校团委进行提炼公布。对于自己提出来的公开约定,同学们更愿自觉遵守。

以“学术”为先

景德书院办创培教育

如何结合实际校情,培养创新拔尖人才?近年来,省前中多措并举,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前中学子的人才培养路径。学校坚持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为国家发展蓄能。

对接高校“强基计划”,省前中探索对优秀学生精准培养的有效路径,持续推进“强基计划”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建设景德书院,完善贯通式培养机制。

景德书院尝试书院育人的新模式,深度衔接高中与大学的培养模式,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广泛探索跨学科学习、深度学习、网络学习等学习方式,强化科学教育技术支撑。

在课程设置上,增强课程与教学的学术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选择性,为学生做好接受顶尖高等教育的准备。书院目前开发了异质化课程,如《新材料之王——石墨烯》以及生物的跨领域课程,同时加强?STEM?教育及跨学科教育研究,构建面向基础素养以及创造新价值、勇于担责任和学会破难题的全学科覆盖、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

强化内部资源的同时,优化外部资源。省前中创新人才培养联合平台,加强与各类场馆、科研机构、高校与中小学的联系,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形成有机协同的整体合力。尤其是增强与高校、高科技企业的合作,建设创新实验室,组建更多的高端展示、竞赛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校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学生顾芸溪,走进中央电视台宣讲常州“桥”的故事;学生徐琦自拍电影在网络热播;学生巢徐晟成为了一名独立音乐制作人;学生张家晨获得江苏省科技创新“培源奖”;学生陈旭桓获得国际青少年石墨烯科创大赛一等奖;学生张紫涵参加板球世锦赛;学生陶欣荣获江苏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双打冠军;学生苏明锐获得全国青年蹼泳第一名……省前中“可爱、可信、可为”的卓越青年们,从美丽校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