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诞生在新中国黎明前的《电声》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慧 秋冰

1947年6月22日,承载着戚电人希望的刊物——《电声》月刊预刊编辑完成,当年7月1日正式公开发行。这本刊物的“出炉”,标志着戚电人的思想进步跨上了新台阶。

《电声》的出刊,得从1927年11月1日说起。当天,宜兴县农民在中共宜兴县委的领导下,举行秋收起义,打响了江南农民秋收起义的第一枪。

同年11月9日,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兼农民部负责人的王若飞、省委特派员夏霖决定发动4000多农民同时开展秋收起义。中共无锡县委成员孙翔风,利用亲戚关系,找到震华电厂无锡总办事处电力营业部主任、中共地下党员孙梦雷(1922年入党,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文艺作家),两人经过秘密商议,决定由孙梦雷发动组织电厂工人制造停电事故支援这次起义。当晚,无锡城区出现两次停电,虽然每次只有几分钟,但全城漆黑一片,打乱了敌人的行动部署,动摇了他们的心理防线。接着,无锡的工人们一边散发传单,一边张贴标语,还在油桶中点燃鞭炮充当枪声,使反动当局感到惊慌失措,成功牵制了城区的部分反动武装。这其间,震华电厂的工人们积极响应无锡乡区秋收起义,其作出的贡献载入了江苏早期工人革命斗争的史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占领了戚电厂,日本人盲目追求电量,滥用设备造成机组故障不断。中共地下党瞄准时机,以维修机组名义进入电厂,带领戚电工人进行抗日,以消极怠工方式,把原本简单的检修工作硬是拖延1年多才修复。

1941年,戚电厂无锡总办事处门口,日本人挂上了“华中水电株式会社无锡支店”的招牌。就在这块招牌对面的一家书店,不时售卖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以及《时代周刊》等“禁书”,书中的进步思想犹如一团火苗在年轻的营业员尚祖钰心中燃动。

1946年初,从事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地下扩军工作的爱国人士邱宝瑞把尚祖钰介绍给了中共上海外线工作委员会。当年5月,党组织正式批准尚祖钰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嘱咐他,戚墅堰电厂在苏南举足轻重,要利用工作的有利条件,帮助党组织考察发展更多党员。

当时,戚电厂无锡总办事处有一群20岁出头的知识青年,尚祖钰总是有意向他们传播红色革命思想,并将《新民主主义论》等书籍介绍给他们。1946年7月,尚祖钰看到时机成熟,便介绍安荔裳、刘全平、顾冰雁等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胜利后,尚祖珏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外线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与戚电厂电业处公务员兼统计股股长钱佛苏一起发起成立了“戚墅堰发电厂员工同人会”,以此扩大党的影响。同人会成立后,又紧接着成立了同人会联合委员会(简称“联委会”),联委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划出一本月刊——《电声》。

《电声》杂志为16开,每期40页左右,编委会自行设计刊头,刊名由扬子公司总经理、进步人士潘铭新题写。刊登的文章有《哲人论原子》等科学技术、戚墅堰电厂发电所概况等工厂报道,还有员工创作的诗歌、幽默小说等作品,每期一刊出,很受大家欢迎,并争相传阅。

没想到,这一举动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1947年,尚祖珏的住所周围出现了盯梢的特务。为防万一,中共无锡县委决定:尚祖钰暂停活动,并被安排离开无锡。此时,《电声》杂志出刊了第十一期后,只得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