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持续“升温” 投资仍须理性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8版:商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龚励
随着国际金价的持续上涨,国内黄金零售价格也到达高位。连日来,记者在我市多家商场实地走访发现,部分黄金珠宝店铺的金价持续上涨,最高已达700元/克。
“淘金”热潮
4月9日,记者在常州金店新北万达广场店看到,选购黄金的消费者络绎不绝。“来看看龙年生肖黄金首饰,送给好友刚出生的孩子。”一位正在选购金饰的消费者说。记者在该商场看到,多家品牌金店的足金价格突破650元/克,有的金饰品价格甚至超过700元/克。
溢价相对较低的金条及金币,也受到有实物黄金投资需求的消费者青睐。“来看看小金条之类的黄金产品,考虑是否适合投资。”消费者李先生正在黄金销售柜台研究金条的价格。
在网络平台上,黄金销售同样火热。多个直播间热火朝天地销售999足金产品,还有一些网络主播在珠宝交易中心火热代购。
中国黄金协会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黄金消费量1089.69吨,同比增长8.78%。世界黄金协会近日发布的《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国内金饰消费金额达2820亿元,创历史新高,预计2024年黄金消费需求将保持强劲态势。
业内人士表示,金饰产品设计推陈出新,推动中国黄金首饰消费需求提升。一方面人们期待购买黄金饰品带来好运;另一方面,黄金作为贵金属,具有稳定的保值增值能力,也是人们投资理财的重要选择。
需求猛增
面对不断走高的黄金价格,市场上一股“贴金调换”“买金条打金饰”的消费风潮悄然兴起。许多消费者把旧金拿到店里翻新花样,或是购买金条拿到打金店进行加工。
值得关注的是,在不少年轻人眼中,买黄金俨然成为一种新潮的投资方式。为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各家金店争相推出克重轻、售价低、设计感更强的金饰产品,这些好看又轻巧的黄金饰品,往往不按克重计价,而是“一口价”。除了金饰品,年轻消费群体还会选择买重量只有几克的“金豆”“金花生”,同时也会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买金”经验。记者搜索发现,“攒金豆”话题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浏览次数超过7000万次。
市场需求增多,也带来了更多的“入局者”。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黄金饰品相关企业2.4万余家,其中今年1月新增注册企业数较2023年同期增长290%。
除了在传统金店购置黄金,“银行买金饰”成为不少消费者的新选择。记者调查发现,建设银行、江苏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均有实物金在售,不仅品类齐全,价格相较金店还更优惠,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关注。
警惕风险
黄金消费虽然火热,但是相关投诉也随之激增。记者在某投诉平台上搜索后发现,因为购买到“假黄金”而发起的投诉超过上百条。
有消费者投诉称,在一些网络直播间,主播不断以“足金、国检证书”等为噱头售卖相关黄金产品,这些平台售卖的“999足金”产品存在“以假充真”“掺杂掺假”等情况;还有消费者反映,他们购买到有问题的黄金饰品网店很快关闭,可销售同类商品的店铺却层出不穷。
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黄金首饰投诉量大幅增加,“金豆”等产品实际含金量低于宣传标识等情况大量发生。
有消费者反映,将积攒的金豆送去打首饰时发现金豆纯度不足。一位黄金回收店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市面上很多小金豆纯度不足,店内已不再回收金豆。
业内人士表示,黄金消费虽热,但盲目囤货、跟风“买金”不可取。在选购金饰品时,需注意品牌是否有完善的售后保障和统一的产品标准。销售平台良莠不齐,相关产品可能在质量、成色方面不够规范,消费者应对商家和产品进行认真甄别,注意规避风险。 王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