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农商行:“三个强化”深耕普惠金融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5版:常州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徐杨 通讯员 蒋一超
普惠金融之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愈发重要。大力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举措。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牢记地方法人银行的职责和使命,把支农支小和普惠金融作为首务己责,积极发挥普惠金融实践者、推动者作用。十年来,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常州监管分局等部门的指导下,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23年12月末,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共设有银行网点197家,实现全市所有建制乡镇和街道的100%全覆盖;全行信贷户数27.4万户,较年初增加1.3万户;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20.8亿元,较年初增加399.8亿元,增速18.9%;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728.4亿元,较年初增加77.6亿元,增速11.9%。
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聚焦重点领域金融供给服务,十年来不断加强对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在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支持和美乡村建设能力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此外,强化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群体的服务;并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服务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在党建引领方面,与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党建共建活动,通过选派一批行内的党员干部到基层乡镇担任金融顾问,大幅缩短了对小微企业和农户的服务半径。
在乡村振兴方面,积极延伸农业产业链服务,将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支农重点,同时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四好农路贷”“江南乡村安居贷”“乡旅E贷”等产品,重点支持乡村振兴相关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农业产业建设、特色农业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在服务民生方面,推出一批集“金融+政务+民生”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点,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
在新市民支持方面,结合新市民金融需求,创新推出新市民专属银行卡、专属存款产品、阳光新市民贷等专属服务,持续提升全市新市民金融服务精准性、系统性和便利性。
强化打造普惠拳头产品
近年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坚持突出“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普惠金融的领跑者”的特色定位,通过精心打磨“阳光贷”和“融E链”两大普惠拳头产品,为常州百姓和小微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针对农户、个体工商户、企业职工等个人客户创设“阳光贷”产品,重点将其打造成服务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把“金融水龙头”接入千家万户。同时,通过在全市范围内以“整村授信”“整场授信”“整圈授信”为切入口,打造“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23年末,阳光贷体验户已突破100万人,累计用信达445.5亿元,贷款余额突破143亿元。
针对小微企业创设“融E链”产品,通过深入贯彻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工作,坚守“支农支小”战略定位,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质效,依托供应链、产业链、生意链、资金链,开创批量营销新模式。截至2023年末,全行评议科创类核心企业224户,衍生链属企业9378户,给予主动授信125.26亿元。
强化落实减费让利政策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持续加强小微企业服务价格管理,规范涉企服务收费,严格贯彻落实各项减费让利文件精神,持续加大服务收费优惠力度,为企业减免账户服务费、开户手续费、转账手续费等多项费用,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组织员工及时学习各项减费让利相关政策,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积极宣传,助力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确保惠民让利措施见实效。
同时,严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七不准”“四公开”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六部委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四部委关于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等要求,持续规范全行服务价格管理和服务收费行为。
此外,有效推进支付手续费减费让利政策实施。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降费项目及降费要求,有效落实支付降费工作,定期开展支付降费情况排查,提升服务收费合规性,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