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车市“价格战”打响 “电比油低”成新主流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8版:商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龚励

不久前,比亚迪推出两款起售价7.98万元的新车型、提出“电比油低”的概念,引发国内汽车市场广泛关注。这意味着国产新能源汽车混动车型价格首次下探7万元区间,成为市场上绝大多数同级别燃油车的强劲竞争对手。记者连日来走访我市汽车市场了解到,目前,吉利、理想、小鹏、长安、智已等众多品牌的新能源车纷纷跟进降价或推出优惠政策,将乘用车市场带入“血拼”模式。

从“油电同价”到“电比油低”

3月19日上午10时,记者在位于通江中路的比亚迪汽车王朝网(常州久和4S店)看到,不少市民正在选购新能源汽车。市民李女士看中的比亚迪唐DM-i荣耀版两周前刚刚上市,起售价格17.98万元,售价比老款下调了3万多元,让她非常心动。“我去年就开始关注这款车,之前起售价一直都在20万元以上,现在降到十几万,感觉性价比不错,想置换一台。”

比亚迪打响龙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第一枪”,连续推出多款“荣耀版”车型,每款价格较上一版本降价幅度从5%至15%不等。这波降价潮,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据常州久和4S店工作人员介绍,本月以来,短短二十天时间,该店已卖出近200台新能源汽车,现在客户下订需要排队等车。“近期,我们店的客流和销售额同比翻了3倍,从销售情况看,经济实用的代步车是客户的首选,比如起售价7.98万元比亚迪秦PLUS DM-i,占了门店销量的30%到40%。”

记者注意到,在比亚迪降价风暴的带动下,吉利、小鹏、长安、智已等多家车企纷纷跟进,多款新能源车型宣布降价,同时,销售门店还推出免息金融政策、置换补贴等增值服务,让新能源车市从“油电同价”走向“电比油低”。

对于降价,消费者有不同声音

家用紧凑型A级车一直是车企“必争之地”,在汽车销售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业内预计,车企普遍降价可能对国内汽车市场产生显著影响,有望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巩固国产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A级车领域的优势地位。

当前,国内年轻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国货品牌,高颜值、个性化、科技感、性价比成为购车关键因素,而这恰恰是近年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突出优势。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迎来集体增长——上汽集团2023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2.3万辆,销量在国内车企中仅次于比亚迪;广汽埃安2023年销量48万辆,同比增长77%;理想汽车2023年全年共交付37.6万辆,同比大涨182.2%。

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感觉这个时机入手新能源车还是蛮合适的,一方面优惠力度大,日常通勤使用成本低;另一方面,常州是新能源之都,购买新能源车既响应政府号召,也是为节能减排作贡献。”

对此次降价,消费者也有不同声音。“我看到这次7万多元的车型,续航只有55公里,感觉有点鸡肋。”打算换车的市民吕先生表示,他考虑的是价格与性能的综合比,更换新能源汽车更看重续航,“目前有几款心仪的车型,还在观望中。”

也有市民提出不同的观点:“7万多元的电车,还没有购置税,代步不香吗?省钱才是硬道理!”市民徐先生认为,如果家里或单位有充电桩,作为代步车,购入非常划算。

面对挑战,车企需苦练内功

降价对于消费者是利好,可集中推出低价新车也引发了业界对车企“内卷”、开启新一轮价格战的担忧。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以来,已有比亚迪、理想、零跑、小鹏等10多家新能源车企推出降价或不同程度的促销政策。

面对竞争,有业内人士坦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很多行业类似,单纯的价格战短期内或许有效,但长期而言,还是要在为消费者提供高价值和优质体验产品上发力。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大爆发中,快速突围、实现规模效应、拥抱智能化的车企将进入增长的快车道。

市汽车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价格竞争是新技术领域市场竞争充分展开的体现,从燃油车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成本下探,“油电同价”“电比油低”给燃油车厂商带来巨大压力,燃油车更多依赖优惠价格来持续吸引客户;从新能源汽车角度来看,碳酸锂价格下跌、电池成本降低,造车成本有所下降,随着市场高速发展带来的规模效应,产品有了更多利润和降价空间。市场规模决定了成本和企业生存状态,多数厂商会选择优先保住市场份额,造成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

对此,该负责人建议,车企一方面要持续加强研发,不断探索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来降低造车成本,另一方面应该在开拓市场、深耕市场方面下功夫,帮助经销商做大做强,有效降低库存量。

朱臻 王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