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溧阳的老虎灶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现在四五十岁以上的溧阳人,对老虎灶一定还有依稀的记忆。因为那时,分布在溧阳城大街小巷的老虎灶许多还没有拆除,家中的热水除一部分来自煤炉,大部分是要到老虎灶上去泡的。尤其是冬天和下雪天,是老虎灶最闹忙的时期。寒冬腊月用热水瓶到老虎灶泡回滚烫的开水,主要用来冲汤婆子灌盐水瓶,然后塞进被窝,暖热被窝睡觉,其余用来盥洗。

据说老虎灶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老虎灶的名称一说是受洋泾浜英语roof谐音而被称之为“老虎”;而另一种是江浙一带的传说,说这热水的大灶台有点像蹲着的老虎,前头堆烧柴禾的炉膛是老虎张着的大嘴,后头一根烟囱伸到屋外就像老虎竖着的尾巴,在“老虎”的前胸接有两只龙头,还真像一只大老虎,从而得名。

我小时听前辈说,为什么叫老虎灶,因为“开老虎灶佬”都长得五大三粗,体魄似虎;还说,给老虎灶挑水的,担200斤左右的大水桶,咬着牙,瞪着眼,唬着脸,个个长得像老虎而得名。但老虎灶名称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一个烧水的和尚爱上一个村姑,两人私奔到上海,开了家热水店。这和尚姓傅,人称老傅,因上海话“傅”与“虎”同音,店名也就变成了“老虎灶”。

1949年11月,溧阳县政府有关部门对溧阳城奇特的一景老虎灶进行了登记,从而牵连出了老虎灶在内的溧阳城41家茶馆及240余间经营场地,可见当年老虎灶的虎虎生威与民生的息息相关。当然,直至溧阳自来水厂成立前,溧阳的老虎灶是没有自来水的,都是靠“挑水佬”从护城河、城中河里一担一担挑上来的。当年城中宝塔湾和洪桥等人口密集区的许多挑水码头都很高,有的有几十级台阶,可见“挑水佬”的辛苦。

开“老虎灶”是非常辛苦的行当,每天是“鸡叫做到鬼叫”。可以说溧阳城店面每天开门最早的是老虎灶,收门最晚的也是老虎灶。当年不管是南大街的“金盘露”,还是东大街的“再生缘”,不管是“大观园”,还是“大公和”“得意楼”“怡园”等茶馆的老虎灶,鸡叫三遍时,第二锅水已经开了,老虎灶冒出热气、水蒸气四处弥漫,屋子里暖烘烘的,茶客们席坐满堂。慢慢地茶馆热闹起来了,说书的、听书的、唱滩黄的、听戏的、搓麻将的,大家捧着茶碗茶杯,讲讲山海经、说说家常话。而老虎灶的灶台前、灶台后、灶台外却忙开了,早上、中午、晚上,忙得不可开交,而更多时候前来泡开水的人们提着竹壳热水瓶、茶壶等,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记忆中溧阳的自来水厂是上世纪70年代初成立的,真正挨家挨户装自来水是后几年的事了。从此,溧阳的老虎灶和上海、常州一样,开始用自来水了,这对当年溧阳城的所有老虎灶是一次历史性的革命,也把“开老虎灶佬”或“挑水佬”从繁重的体力活中解放了出来。而且,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为了减轻用热水的压力,溧阳县有关部门对“老虎灶”和茶馆的热水设施进行了重新改造,极大提高了“老虎灶”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开老虎灶佬”的劳动强度。

如今,大部分的“80后”及此后一代,对老虎灶是非常陌生的,许多人不但没看到,甚至都没听说过。溧阳的老虎灶消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城市拆迁改造中,上海最后的老虎灶据说是消失在2016年,并有报道。但开老虎灶的人由于年代久远,原汁原味老虎灶经典的故事已经不容易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