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体现了中国对生态优先、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并在实践中形成、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因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推动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质态,它摒弃了损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以创新为驱动推进经济、产业、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形成绿色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要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实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确保安全降碳,在碳排放强度控制基础上,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

牢固树立“两山”理念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基本原则,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底层逻辑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指导我国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等关系。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而促进绿色生产力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大量优质生态产品走向市场,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真正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中国。

加快推进绿色科技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科技创新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既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又实现质的稳步提升。要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要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要立足资源禀赋,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全链条绿色发展。

持续优化低碳经济政策工具箱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依靠科技创新、质效提升等,还需要改革突破、制度重塑,通过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支持力度,强化对重点行业领域的保障力度,提高资金政策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强化税收政策支持,完善征收体系,按照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加强税收监督,更好地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强化金融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融资规模,发展绿色基金。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模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强化价格政策支持,综合考虑企业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

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既是树立绿色低碳价值观、培育绿色生产、消费理念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新质生产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需要,更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在各领域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深度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全面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不断引导和深化经济社会主体对绿色低碳产品的认知,促使企业和个人更主动寻求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要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扩大绿色低碳产品的供给和消费。要完善有利于促进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制度政策和体制机制,推进生产、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引导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