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全员参与,融合创新 实现“为未来而学”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4版:现代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尤佳

1月30日,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平行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提出构建数字化时代数字教育共同体的新倡议,进一步汇聚了数字化时代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共识。

常州市数字化学习研究始于2012年,是我市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抓手。记者日前从常州市教育局获悉,我市第二批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正式结项验收,22个项目被评为示范项目,22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据了解,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从2018年开启,首批共有100个项目立项。“项目重点聚焦常州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需求,服务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徐展介绍,五年多来,我市共有2批226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其中199个项目通过结项验收。“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项目探索了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形成了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2020年8月,我市以“数字化学习研究”为主题成功申报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以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实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实验区“全区域、全学段、全学科”全员参与,聚焦课堂转型、课程建设、评价探索与学校高品质、区域优质均衡发展五方面的研究内容。全市7个辖市区结合各区特点,成立重点项目培育基地,对辖市区内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发展作中长期规划。各学校聚焦“学生”“学习”“学科”,建设了一批真正富有特色、扎实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

常州外国语学校“基于智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项目在第二批教育信息化结项项目中被评为示范项目一等奖。在该校,“三段十步”智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已常态化、全学科应用至学生课堂——课前学情分析、资源发布;课中深度学习、精讲点评;课后作业批改、诊断辅导,助力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对智慧课堂研究有兴趣、有基础、有能力的教师先培训、先发展,再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教师投入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 常外信息中心姜庆军主任告诉记者,数字化学习有着更丰富的课程资源、深度的课堂互动和全过程动态评价,教师能更加精准开展教学,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学生更主动和创造性地学习。

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教学生态,下阶段,我市将依托两批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汇聚基层智慧开展数字化学习研究的经验范式,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数字化学习能力”,实现“为未来而学”,推动教育信息化持续、高位、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