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区委全会、区“两会”,吹响了“全面深化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建设”的嘹亮号角,动员全区上下攻坚克难、勠力争先,进一步增强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新钟楼》开设“贯彻落实区委全会、区‘两会’精神”专栏,报道全区各板块各部门深刻把握会议精神、系统谋划思路举措,昂首阔步、追求卓越,以奋发之姿凝聚奋斗之力,对标对表再出发、奋力奋进走在前,全面深化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建设,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钟楼答卷的新思路新实践!
区发改局
在项目提速、合力攻坚上再深入。总结“招推服”一体化改革的经验,进一步强化“拿地即开工”的流转环节,积极探索“竣备即发证”。完善重点产业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的考核机制,将年度考核变革为季度激励,以精准考核传递重大项目推进的压力。
在产业提振、企业服务上再加力。始终坚持做好企业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常态化走访企业,听取企业诉求、协调解决困难,力争服务业工作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实现历史突破。加快物流业转型升级,推动凌家塘提升改造,深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尝试嵌入信用监管分类促进各类产业园区提质增效。
在先锋示范、强化作风上再落实。始终强调工作作风建设,让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在项目推进和企业服务一线,以党建、业务融合推动形成上下贯通的攻坚模式,以“走在前、做示范”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中心业务同向发力。
区科技局
聚焦主体培育,提升企业梯队建设质效。加大“科小”奖励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科小1+N”工作方案,围绕科技型企业引育,探索构建专业化科技招商队伍,创新科技招商方式方法,做大高企培育“蓄水池”。到2024年底,全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超450家。
聚焦发展动能,提升双创载体整建力度。推进数字经济科创综合体建设,持续引导载体提升双创服务能力,集聚创新要素。支持邹区智研谷、常州市大数据创业孵化器创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到2024年底,新增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创成省级以上双创载体2家,市级以上双创载体3家。
聚焦成果转化,加大校企产学研合作力度。支持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围绕产教融合、创新创业重点开展合作,共同构建重大创新载体、共同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共同培育科技产业链。到2024年底,全区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力争突破8项。
区工信局
全力抓好政策落地,提振发展信心。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各级专项资金支持,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提振企业信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夯实“两新一智”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格局,力争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0%。
聚力转型升级成效,夯实产业质态。持续做好“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工作,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努力向产业链中上游攀升,力争全区实现“专精特新”企业超100家。大力推进“智改数转”,将企业上云、场景建设与“智改数转”诊断服务有机统一,努力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合力推进纾困帮扶,破解发展难题。搭建银企、政企对接平台,积极面向金融机构推介优质民营企业促成更多合作机会;鼓励民营企业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等部门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探索建立工业企业人才信息库,让企业充分享受人才政策红利。
区住建局
以老城复兴焕新文化内涵。推动西直街历史地段保护利用项目;推进老城复兴样板区内道路综合整治、危旧房解危治理、居民燃气接入改造等各类民生项目;推动南大街步行街北侧立面整体改造和航仪厂更新改造;配合市级平台公司,做好季子文化展示中心、盛宣怀故居周边织补、大观楼止园等项目的征收拆除工作。
以城市更新优化空间格局。编制《钟楼区城中村改造现状摸底调查报告》,出台城中村改造自主更新配套文件,指导街道编撰自主更新策划方案,启动实验小学北侧地块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勤工路等4个片区危旧房治理。
以治理创新提升宜居品质。持续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回头看”,全力推广“信托制”物业治理模式,2024年内推进60个小区“信托制”物业导入及35个物管会组建,同步完善常态化监督反馈体系,打造“阳光物业”品牌,多维度优化提升全区物业服务水平。
区城管局
城市管理再精细。不断优化城管机制,探索“合成作战”,精简部门,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打通壁垒,提高管理效率;推进新一轮信息更新、采集,逐步完成城市管理重点业务、关键环节进系统,全面实现系统管人管事管流程。
队伍管理再提升。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构建更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深化全员考核“固定动作”,固化研判研讨“特色动作”,把干部“进中队、进小区、进村委、进标段”作为作风转变的有效路径,逐步建设成新时代专业化城管队伍。
民生回应再提速。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公共停车收费管理开展专项整治,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700个;推进城市功能“微改造”规划指引,着力闲置地块覆绿透绿、美丽街区、口袋公园等一批项目上新,不断升级家门口的幸福感。
区商务局
要以机制优化引领招引质效,汇聚项目“澎湃潮水”。不断优化全区招商体制机制,按照“以统为主,统分结合”总原则,进一步整合载体、人员、政策、考核等招商要素;围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的集群建设、链式发展;围绕合成生物、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未来产业谋篇布局。
要以创新驱动提升开放水平,深入发掘“源头活水”。延续外资产业项目招引热度,研究和利用好QFLP外资股权基金,继续鼓励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增发等方式募集资金返投。支持引导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形成更多外贸增长点。
要以品牌打造提升商贸能级,激活消费“一池春水”。继续统筹协调全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提升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江南美食之都”集聚区建设、凌家塘市场提档升级等各项工作。以“龙城嗨购节”“网上年货节”等特色商业活动振消费,引进各种新型业态,实现首店经济与城市消费“双向奔赴”。
区卫健局
先立后破挖潜力,助推基层医疗发展有质有效。进一步强化薪酬制度改革,将人力资源充分释放到业务开拓上。重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医共体,充分发挥牵头单位辐射和带动作用,构建高水平服务的共同体。扩容增效医疗资源,深化市一院医联体协作关系,扩大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覆盖面和使用率。
以进促稳注动力,实现健康惠民工程有血有肉。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开设国医名师传承工作室,增建1个中医诊疗中心。建成1个标准化社区康复中心,力争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覆盖率达75%。推进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发展,建设覆盖率分别达60%和20%。
强内联外聚合力,促进西部健康中心有声有色。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造区域检验中心、体检中心、医美中心等。对邹区人民医院进行内涵式优化和深化,增项医疗设施设备,以区属二级综合医院品牌效应赋能基层首诊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