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韩岩私印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傅山是明末清初思想文化界的一座高峰,他跨越两朝巨变不改文人傲骨”。梁启超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同列为“清初六大师”。傅山这样的大宗师,印史阙载,实为艺术史之憾事。究其原委,总是因实物流传太少,印石的保存其难胜于书画多矣。这里仅凭我所知,记录一些与傅山篆刻相关的信息,聊表对这位大师的景仰之情。
1963年,西泠印社社庆纪念大会前夕,葛昌楹先生向印社捐献了43方最心爱的明清名家印章,戏称为“嫁小女儿”。这是葛昌楹1925年编选《传朴堂藏印菁华》中的菁华,1938年又合辑于《丁丑劫余印存》,傅山的这方“韩岩私印”就在此次捐赠之列,是西泠藏品中的重宝。
《历代印风》未收录此印,可能黄惇先生是出于孤例不能为证的考虑,又或者风格难以确定。然观此印豪气干云、磊落大方,气质与傅山的书法十分契合,特别是隶书落款蕴藉沉实,非大宗师不能为。我们现在能看到傅山的绘画作品,其上有他的自用印,风格与此印颇为一致,特别是画中的篆隶书落款,可以窥见傅山草书与篆刻的源流所在。傅山的书法流传较广,各体皆能,不但于古文有深入研究,小篆也自成一家,在他那儿,真是“篆隶楷行草本无差别”。这些年,博物馆也常常展出他诸体杂陈的书法长卷,也能看到他为别人书画所作的古文题首,自由烂漫、别出机杼,从中都能看出他对金石文字的深刻认知和取法。2007年第六期《文物世界》杂志“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中,“傅山篆刻”部分收录了包括“韩岩私印”以及其他九枚边款及印蜕,其中有三枚“傅山印”、一枚“傅山”、一枚“青主”、一枚“傅山之印”,应该皆来自现所能见的书画作品。此外,据说岭南罗氏“锄月庐”藏有傅山印章原石30余方,争议当然很大,也有学者引经据典、言之凿凿地证明是真品无疑。我只看过图片,印章的水平着实不低,尤其落款水准与西泠这方藏品极为相类,印石整体的气质也可谓卓尔不凡,但望来日有缘得见。
傅山金石文字方面的学养,古人著作多有提及——清人李果在《霜红龕集序》中说他“篆刻、金石、文字皆能之”;《桐阴论画》称傅山“工诗文、兼长分隶书,尤精篆刻,收藏金石最富,辨别真赝百不失一,称当代巨眼”;最生动的是《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记载的一则他与顾炎武的交游故事——“顾亭林先生邃于古音,尝宿傅青主家。一日起稍晏,青主于户外呼曰:汀茫久矣,犹酣卧耶?先生怪其语,青主曰:君精古音,岂不知天本音汀、明本音茫耶。相与大笑”,文人日常生活中的小玩笑,可以看出他们古文音韵的功夫。
傅山的书名太盛,故事太多。他的《女科》《男科》中医著作,已经成为我们的医学经典,现在中医的案头还时常见到;他抗清的事迹都被演绎成了武侠小说,当地人还把他神化,为他立祠;据说就连著名的“竹叶青”酒的醇美都是因为傅山参与了改造。古来这些宗师都是通才,而重中之重又在人品气节。傅山历史地位之高,与他的铮铮铁骨是分不开的。他一生矢志抗清,晚年时经康熙帝特准,免试授他“内阁中书”之职,仍不叩头谢恩,终以布衣傲世。傅山历来有“学海”之盛誉,一生遍注诸子,深研老庄学术。至今很多他的艺术思想仍让人们奉为圭臬——“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又岂止是书法要诀呢?他又以颜鲁公为偶像,在《作字示儿孙》诗中说道:“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可以看出他为艺做人的准则和追求。他有段关于“正、奇”的辨析,对我们很有启发,一并摘录:“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也可以作为欣赏“韩岩私印”的理论参考,这是他人生和艺术实践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