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问政录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市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周茜 唐秋冰 谢维娜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质效
问题的提出:
徐雪春代表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受到农村缺乏稳定现金流、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少、规模小、引导力度不足、全过程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等因素制约,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要求和广大农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相比仍有差距。
建议:
进一步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盘活土地资源,推动资源变资金。
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整合涉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和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构建新型农业投融资平台,完善法律制度环境,保障农村基础设施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发展,加速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
进一步树立“建好更要管好”的理念,合理筹划、落细落实,确保有制度、有队伍、有资金,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问题。
引导头部企业供应链本地化
问题的提出:
万丽平代表提出,就新北区“1115”重点企业培育库中前100家企业的产品配套情况看,重点企业的区内产业链配套尚不充分。同时,区内配套产品偏向低成本、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品,而成套装备、器械成品、医药中间件等主要从区外配套。
建议:
引导头部企业供应链本地化,需从两方面考量:
一是打造面向全市的供应链供需对接平台,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为企业搭建起双向沟通、产业协同的桥梁纽带,进一步嫁接市级资源,形成范围更广、参与企业更多的“蓄水池”。
二是研究制定提升头部企业供应链本地化的政策措施。市级层面应研究出台更有竞争力的扶持政策,着力做好“集”字文章,全力打造头部企业配套聚集区和区域性特色产业生态圈。
加大教育高端人才引进
问题的提出:
曹新跃等委员提出,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端教育人才在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我市在高端教育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吸引力不够、发展空间有限、政策支持不足等。
建议:
1.设立专项资金,提高高端教育人才的薪酬待遇;建立奖励机制,对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高端教育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2.支持教育系统内部建立更多高端职位和学术平台,出台相关政策,开辟高端教育人才特别培养通道,为高端教育人才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建立健全跟踪评估机制,并及时反馈。
促进我市长护险健康发展
问题的提出:
张一等委员提出,至去年5月底,全市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达444.53万人,有效解决了失能人员的生活照料问题。但目前我市仍然存在着长护险资金来源单一、数量不充裕,项目设置与需求不完全匹配,从业人员相关资质缺失,政府机构权责不够分明等问题。
建议:
1.顺应“企业和个人缴费、财政补贴”的“三方缴费制”,对于单位和个人缴费应依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采取差异化方式进行筹资。对积极参与筹资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补贴。
2.加快长护险人才培养,增加非机构医疗护理人员数量和比例。在高校设置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在招生和培养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3.建立多元监管制度,从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程监管,通过资质管理、过程监督、现场抽查、定期督查、事后随访、定期技能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质控和安全管理,保障资金使用安全,减少项目实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