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遐迩的上海和平饭店是外滩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作为多年的酒店从业者,我很喜欢上海和平饭店的百年历史沉淀,喜欢和平饭店身上的这种“old fashion”感,集荣耀、传奇、奢华于一身的和平饭店浸染了上海的百年气质。这次度假,我们选择心心念念想去的上海和平饭店入住,感受她的与众不同……
和平饭店不只是一个饭店,更是一个传奇,浓缩了一个世纪的历史风情和人文故事。百年来,和平饭店就像一位历史老人,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故事都浓缩在了饭店内的一所精致博物馆——和平博物馆,小小的博物馆展示了和平饭店的前世今生。
故事要从1929年讲起,当时的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和平饭店的前身沙逊大厦,原名华懋饭店,由犹太人维克多·沙逊爵士投资建造。维克多·沙逊是一位令人瞩目的金融地产大亨,他将华懋饭店打造成当时上流社交派对和奢华晚宴舞会的流光溢彩之地。
华懋饭店在当时被盛赞为“远东第一楼”,是外滩标志性建筑,Art- Deco装饰艺术派设计。饭店融合了东西方建筑元素,展现出独特的历史韵味和艺术价值。酒店配备了当时属于世界领先科技的空调系统,以及欧洲酒店都尚未启用的室内电话。外表奢华,内在气派,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最负盛名的酒店。饭店落成以后,名噪上海,以豪华著称,主要接待金融界、商贸界、影视界和各国社会名流。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将军、外交官司徒雷登校长,著名英国剧作家Noel Coward在和平饭店创作出了经久不衰的作品《私人生活》;美国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偕《摩登时代》女主角宝莲·高黛下榻和平饭店;好莱坞巨星黄柳霜、德裔好莱坞影星玛琳-黛德丽等都曾入住和平饭店;拳王阿里曾2次下榻和平饭店。许多文化名流如郭沫若、曹禺、巴金、老舍等人,都曾在这里举办过文学沙龙,交流创作心得。鲁迅和宋庆龄等人都在这里接待过国际友人。新中国成立后,和平饭店成为了外交活动中心,周恩来总理曾多次在这里接待访华的外国政要。此后,和平饭店也曾接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奥巴马等诸多世界政要。
在战时的上海,和平饭店曾经一度被称为“住在此,如同住在世界中心”。
和平饭店经历了十里洋场的兴衰,被用作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地址,于1956年重新开业并更名为“和平饭店”,步履缓缓地走过这一段时光。
2010年,历经3年精心修缮的和平饭店重新开门迎客,掀开全新篇章。“和平文化”的经典元素被悉数保留,服务质量进一步升级,成为“世界经典酒店”。
和平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以饭店形式存在的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华懋饭店开业时带logo的餐具、银质房间钥匙、铝制唱片、豪华器皿、拉利克灯罩,还有各种银制餐具、水晶摆件等一批“古董级”用品,曾经在此下榻的名人及政要的照片及名人留言等,极具年代感。在这个空间里,华懋饭店(1929—1952)、和平饭店(1956—2007)以及精心修缮后重新开张的酒店三个阶段的样貌一览无余。
和平博物馆珍贵老物件中有一张铝制的小唱片特别吸引人。原来当时凡在华懋饭店里举办生日、婚礼、纪念日等庆典,饭店可为顾客灌制一张小型铝质唱片,以资留念,这对当事人来说纪念意义非凡。目前博物馆陈列着的铝制小唱片,录制者是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的侄孙唐无忌先生,为他的外公周今觉60大寿庆典录制,周今觉录下了他在生日庆典上的讲话《立功、立德、立言》。
博物馆里还有不同时期客人用过的菜单,有英文、法文标识,饭店1932年已经开始接待法国团队。
第二届进博会欢迎宴会上呈现的一套国宴餐具也陈列在博物馆中。2019年11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和平饭店举行宴会,欢迎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各国贵宾。
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可谓享誉世界,博物馆里展示着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团的节目单。乐队诞生于1980年,创造了一个世界吉尼斯纪录—全世界最年老的乐团,表演乐手平均年龄83岁。他们擅长演奏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上海鼎盛时期的爵士名曲。音乐像时光机,“老克勒”腔调一下子就会把人带回老上海的光景。
“一支乐队,丰满了一座城”。
在博物馆内逛逛,享受时光流转,仿佛置身于时间隧道,在现代与传统、新潮与复古的融合、交错中浮想万千。
和平饭店的每一处细节都能看到奢华和古典美学,每个转角每条走廊,都像一部老电影的场景。有人说,和平饭店“每个角落都有传奇故事”。
电视剧《繁花》改编自上海作家金宇澄的同名长篇小说,王家卫担任总导演,胡歌饰演的阿宝西装革履出现在和平饭店,身着工装服骑着自行车穿越热闹街巷,又在夕阳余晖下爬上教堂的屋檐……《不会说话的爱情》《听风者》《谈判官》等40多部电影都曾经在这里取景。
和平饭店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在近一个世纪的光阴里,和平饭店始终伫立在繁华的外滩江畔,书写着华丽辉煌的百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