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南丁格尔之灯” 照亮平安之光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6版:警方 上一篇 下一篇
□高一鸣
2022年12月,全省公安机关首家监所“一站式”全天候体检中心在市公安局监管支队落地,医疗大队应运而生。一年多来,高墙时光,刻印了他们藏蓝为甲、白衣为墙的勇敢无畏;青春坚守,谱写了他们塑魂涤心、躬耕监所的无悔忠诚。他们是高墙内的“南丁格尔之灯”,温暖他人、指引迷途,既是严肃的执法者,又是生命的捍卫者。
医者仁心 护航生命安全
“监所安全,医疗系于一半。”医疗大队是监所医疗卫生工作专班的“主力军”,统筹管理市区监所医务力量和医疗资源。一年来,医疗大队开展所内体检822人次,排除隐匿性疾病78人次,出所就医率下降75%,印证着医疗大队“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保障在押人员生命健康权”的一贯准则。
为有效应对各类疑难杂症和突发情况,医疗大队负责人李弋经常邀请一院肾内科、三院感染科、中医院重症监护科等专家主任,常态化开展讲座授课,接轨前沿信息,充实大队医务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医疗实战技能,建立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机制,确保每一个被监管人员在所内得到科学救治。监管医疗工作是一份细心活,更是一份良心活,需要高度负责、精益求精。日行20000步是医务室主任孙茜勇的“标配”,他也总会在每日巡诊中多“啰嗦几句”:“齐某,今天还感觉头晕吗?放风的时候可以稍微运动一下。”“赵某,你年龄大血压高,还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脾气收一收。”
精诚化人 拯救迷途灵魂
警服和白大褂,两身制服代表着双重职责,赋予了监所医疗民警不同寻常的职责,在他们眼中,这是两份光荣的使命。监所体检中心不同于一般社会医院,因环境特殊,医务民警身兼管理者、执法者、教育者等多重身份,不仅要治疗被监管人员身体上的疾病,还要疏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医疗大队唯一的女警官赵丽娟,承担着女子监区专职医生的重任,她坚信治疗病犯不但要掌握病情,更要了解她们的心结,治病容易,但治心就得有耐心。患有传染疾病的在押人员勒某被关押入所时,知道自己所犯罪行严重,时常胡思乱想、脾气阴晴不定,又因家人长期不与其联系,就开始自暴自弃,且不服管教。赵丽娟了解这一情况后,并不因其罪行严重、患有传染病排斥勒某,而是配合管教干部共同安抚勒某情绪,并详细询问其想法和病情,嘱咐其配合治疗按时吃药。勒某没有想到,除了自己最思念的家人,竟然还会有人愿意关心、鼓励自己。这一刻起,她心中的冰雪逐渐融化,虽然勒某有时仍不愿说话,但情绪已能保持相对平稳。当赵丽娟和管教干部一起将勒某孩子的照片拿给她看时,勒某嚎啕大哭,紧紧握着赵丽娟的手不愿松开。
躬耕笃行 服务中心大局
收押患病的犯罪嫌疑人有风险,但基层侦办案件、抓捕犯罪嫌疑人风险更大,能够最大限度地收押犯罪嫌疑人,让基层办案单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攻坚案件,这是医疗大队应有的担当。作为开展市区监所新入所人员“五项体检”的统一窗口,医疗大队严格落实首接负责制,提供包含周末、节假日在内的24小时服务。
医务民警梅存斌被办案单位民警亲切地称呼为“老梅”,作为医疗大队的“联络员”,他每日实时发布当前体检人数、环境消杀用时、设备维修保养等体检提示,办理集中批量送押体检预约,为办案单位提供一手信息,错峰送检,减少等待时间,大幅降低送检过程中的执法安全风险,减少对群众正常就医秩序影响。
今年8月,梅存斌在收押体检时发现,被监管人员吴某肾结石数量多,肾功能受损较为严重,看着办案单位民警焦急的目光,梅存斌立刻进行汇报并召集值班医护人员会诊,将吴某依法收押的同时,尽快帮其安排体外超声碎石手术。两次手术后,吴某恢复情况良好,被按时投送至监狱,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监管医疗是阵地,救死扶伤是誓言,身心兼治是天职。作为医生,从未忘记希波克拉底誓言;作为警察,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监管支队医疗大队用一次次的值守、一遍遍的巡诊、一声声的呼唤践行着从医从警初心,成为维护监所平安稳定、全力服务中心大局的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