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一智
冬春轮转,奋斗不歇——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3,“两湖”创新与老城复兴“双芯联动”“四大功能区”实现区域能级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重大项目“招推服”一体化捷报频传、“一网统管”钟楼示范样板雏形初现……过去的一年,钟楼以乘风破浪之姿奋楫中流、扬帆远航,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助力常州“GDP万亿之城”成色更足、质效更高。
回首来路多感慨,最是奋斗动人心。2023年,面对多重困难挑战,钟楼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开展主题教育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题主线,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全面深化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聚焦经济建设,提振产业发展后劲
2023年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40亿元以上,增速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5.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620亿元以上;限上社零总额344.5亿元;实际到账外资1.33亿美元;新增规上企业330家……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钟楼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向“高”而攀、迎“新”而行的缩影。
“检测流水线上,只见一片亮光闪烁,60套视觉探头不间断扫描相关零部件,一些细小瑕疵都能够被精准捕捉。”2023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钟楼企业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超级虚拟工厂”项目,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也印证了钟楼2023年在数实融合中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钟楼,数实融合正争创发展新优势:全市唯一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建设全速推进;“江苏省医学影像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全省100%公立医疗机构影像数据接入;东风农机获评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宝钢轧辊、精研科技入选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依托全市首个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建设,持续推进“江苏卫生健康云”“常州工业云”“常州政务云”高位发展,探索挖掘数据价值,加速数字产业化进程。
数字经济云奔潮涌,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在钟楼,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共同助力制造业企业乘势而上的案例不胜枚举。在钟楼区新能源产业链重点企业对接合作推进会上,本地重点制造业掌门人亲自带队、拿出核心产品,向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时代新能源等新能源“链主”企业毛遂自荐。这样的跨界互动,每个月都在钟楼上演,助力企业快速转型,为企业勇闯新赛道赋能。
聚焦科创引领,钟楼区还分别与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共建科创中心,与常州大学共建院士工作站,工信部与北自所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顺利落户,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新增省潜在独角兽企业5家,净增高企83家,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12人。
推进改革创新,持续释放争先活力
2023年12月29日下午,位于钟楼高新园(邹区镇)的环羽新建新能源汽车智能开闭合系统基地项目顺利取得施工许可证,标志着土地出让合同签定当天完成“五证三书”办理,具备开工建设条件,这也再次刷新了钟楼区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最快速度。
2023年以来,以“招推服”一体化机制为抓手,钟楼区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燃动全区上下重大项目攻坚推进的火热激情,不断突破自我极限,跑出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的更快速度,护航东久新宜、美宜佳等重大项目建设,撑起经济增长“硬脊梁”。重大项目是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2023年全区4个省重大项目全面开工,47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外资产业项目实现突破。
资本市场表现同样可圈可点。2023年上半年,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我市第90家上市公司。
各种创新改革不断擦亮钟楼“人人服务、事事周到”的营商环境品牌。2023年以来,钟楼区优化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综合查一次”“首违不罚”、企业合规等创新实践,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120余次,减免处罚金额近600万元,推动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在钟楼蔚然成风。
聚力融合发展,全面提档城乡质态
在钟楼,近30公里长的老运河、新运河及南运河贯穿全区,童子河、后塘河等运河支流串珠成链,三堡街、油罐公园、520玫瑰车站等地标火爆出圈,串起大运河钟楼段精美景致。随着《钟楼区运河水环生态廊道空间规划》通过专家论证,钟楼这片由老运河、新运河、南运河、后塘河以及童子河环抱,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31平方公里城市绿岛将成为常州最具特色的公共空间,运河“水城”精彩呈现。
以运河水环为中心,“三生融合”的理念正辐射钟楼全域。2023年,钟楼区成功创成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三堡街创成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运河五号入选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大观楼和止园复建、季子文化展示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庙弄一期开放后广受好评。
城市文化底蕴不断充实,城市框架也在不断延伸,为城市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动能和想像空间。腾龙大道、中吴大道西延两大“动脉”开工建设,高新园“八横八纵”交通格局逐步打开,“生长”中的钟楼交通中轴枢纽为常州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注入城西动能。
再将目光放到高新园(邹区镇),殷杏泰片区又展新颜:航空技校建成开学,泰村集建区圆满交付,绘就了一幅可观可感的田园新画卷。
厚植民生福祉,托起钟楼幸福生活
走进位于长江路的广景山庄小区,焕然一新的环境面貌让人眼前一亮:红色大气的外立面全面上新,共享花园绿化高低错落、富有层次;五彩缤纷的儿童沉浸式乐园里站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新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化设备让小区充满“智慧感”。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来,广景山庄、荆川里、清潭新村、体育花园、金谷花园……数十个老旧小区经过改造焕然一新,受益居民超20万,永红片区改造项目入选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首创”精神,打造幸福钟楼的新样板。2023年,安置房产权证办理工作完成,“信托制”物业治理模式启动试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通过国家认定现场核查,获评省融合教育示范区;创成全市唯一省孤独症全程服务试点地区;在全国首创“四床融合”、率先试点“床位转换”;“一网统管”平台建设、文明城市创建“三标融合”等有力推进;城市长效管理工作保持全市领先,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命名完成现场复核。
奋进正当时,决胜新征程。新的一年,攻坚克难、勠力争先继续成为常态,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