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深化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5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困难和挑战。要增强信心、有效应对,必须深化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的变化,新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发展主题。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重要时期,我们更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注重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用市场化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也要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态度,适度加力财政政策,灵活用好货币政策,保障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宏观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保持经济合理增速,实现量与质的协调推进。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供给侧和需求侧是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两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历年都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备受重视,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是对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形势的直接回应,也指出了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一是要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是激发消费欲望的重要载体,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生命健康等领域消费增长明显,应该通过政策支持继续培育壮大;二是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一方面通过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保障居民收入稳中有增,另一方面通过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让更多老百姓具备更好的消费基础;三是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上,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发挥投资需求在经济发展中稳定器的作用。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化改革做了着重强调,提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其中特别指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地方发展动力的不断增强、地方债务风险的长期解决乃至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都需要与当前形势更相适应的财税体制。谋划相关改革的提出,体现了中央的关切,也为各地明年的改革思路提供了方向。对外开放方面,要通过制度型开放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国际贸易形势错综复杂,这也倒逼我们在对外开放制度上的不断完善,通过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等措施,有效实现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安全一方面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安全。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通过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方式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重大经济风险会严重阻碍高质量发展进程,也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是我们需要时刻坚守的工作底线。安全的另一方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安全。中央提出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包含了对国际经济形势的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了“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的期望,当前常州在新能源、合成生物等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发力,理应用好产业基础坚实、营商环境优良等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集群,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为全国发展和安全的良性互动作出贡献。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要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以进促稳,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让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更为通畅,形成全国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针对重点区域优化布局,常州要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要把新能源产业的优势与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的建设要求结合起来,更好完善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新能源之都与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