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从产业留人到生活留人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6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3年累计建成人才公寓10.8万套、入住率89%——上月底,我市召开人才公寓建设现场推进会,对持续增强人才公寓磁场效应作出进一步部署。再往前1个月,我市还出台了“龙城英才计划”2023升级版,引才留才政策进一步“加码”。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我市让人才“流进来”“留下来”“融进来”的满满诚意。

对于现代城市而言,人才资源才是第一资源,资金、技术、信息等其他资源要素,都围绕着人才来流动。拥有了人才这项高能级资源要素,一座城市就可以成为配置各类优质资源的“中轴枢纽”,就有了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可能。作为一个在常州工作生活8年的“引进人才”,我始终认为这是一座宜业宜居的城市。这里的制造业,尤其是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化的就业机会;“两湖”创新区、常州科教城、中德、中以等产业园的打造,为年轻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青年们来到一座城、喜欢一座城、扎根一座城,归根到底是因为这里能够追逐梦想,拥有无限可能。正如经济学专家陆铭在《向心城市》一书里提到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城市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产业留人,要逐渐地转向生活留人。”用品质生活留人,这也是近年来我市倾力建设人才公寓、打造温馨生活空间的底层逻辑。不过,打造品质生活,除了满足青年安身安居的基本需求,还要为他们营造更多品质的公共服务、多元的消费服务、宽松的营商环境、亲和的人际关系。这些由价值观、文化、社交等构成的软实力,虽不像“真金白银”那么具象、立竿见影,但更依靠人的体验,也更有直抵人心的感召力。

前不久,我因工作去了湖南长沙。深夜,徜徉在人声鼎沸的市中心,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软实力带来的人气与活力。一项统计最具代表性:2022年,在24座万亿GDP城市中,长沙以18.13万的常住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虽然在以GDP为代表的经济硬实力排名中,长沙并不显山露水,但凭借在“软实力”上的精心谋划,这里的人才吸引力实现了逆袭。对于即将迈入“万亿之城”的常州而言,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方式,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这里、留在这里、融进这里,长沙或许有着颇多借鉴意义。

首先,长沙是“有人情味”的。从一杯茶颜悦色、一只文和友小龙虾,到爱心红绿灯、守护解放西,再到去岳麓山看日出、万家丽看日落……年轻人先来“打卡”,继而发展出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最终愿意留下来“打拼”,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以往我们对人才流动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人才对城市工资水平、就业前景的期望和选择。但是,除了生活补助和硬件建设,也许我们还可以更注重年轻人精神上的追求,新的社区生活与个人需求、家庭发展,这其中包括子女的养育和教育、父母的照顾和养老等等。能否提供足够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是年轻人来此与否的重要决策依据。

进一步丰富消费场景,营造更多交流空间、社交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长沙有着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不同性格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同行者。剧本杀、演出、酒吧、宵夜……下班后,年轻人不愁没地方和好友“撒欢”。在这方面,近年来常州音乐节火爆“出圈”,点燃了年轻人的热情活力,进一步唱响“常乐之州”城市名片。与此同时,可以多引进一些有趣的新消费场景,让常州街头更有“逛头”,为年轻人打造更多启迪思维、激发活力的交流空间,让他们可以与更有趣的灵魂同频共振。

还有一些用心、用情的细节值得参考。同样是面向大学生群体的活动,相较于常州的传统又实在,长沙却策划得“仪式感满满”,24辆“人才巴士”“穿上”欢迎词出街;29个地铁站大屏加入“群聊”解读人才政策;60个公交站台持续向新生“表白”,整个城市排面拉满。湖南“省考”面试,考生离场前都可以收到一杯网红奶茶,“天青色等烟雨,山水洲城在等你”,杯子上的暖心“表白”让考生直呼“太会了”。用心、走心,珍惜每一次交流机会,不断“刷好感”,用柔性力量增强年轻人与这座城市的情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