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红梅之治”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锦绣天宁       上一篇    下一篇

□凃贤平 董逸 张晓瓅

“以前事事社区管,我晚上是抓着手机睡觉的,就为了随时能够解决问题。现在人人都管事,我就轻松了,每天能睡个安稳觉了。”钱玉亚是红梅街道北环南村社区党总支书记。

她说,她的轻松来自于社区里的两个变化,一是引进“信托制”物业,解决了物业与居民之间的矛盾,二是在居民中选出议事代表,让居民主动参与小区管理。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光是让社区书记去牵线,她很难牵,她必须要有‘工具’。今年我们就给了社区书记这些‘工具’,打通了社会治理的堵点痛点难点,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红梅之治’。”红梅街道党工委书记方量说。

据了解,红梅街道现有19个社区,65个住宅小区,老年人占3万多人,常年有20万人口生活、工作在此,是天宁“人口第一多”街道。街道总面积10.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平方公里近2万人。

老小区多、老年人多、流动人口多、群众诉求多,一直都是红梅社区治理的大难题。2022年红梅街道以武进小区、红梅西村小区为试点,通过党建引领打造便利政务圈、乐享生活圈、睦邻文化圈,通过社区领治+居民自治+物业善治+多方协治的形式,推动形成“一核三圈四治”的管理新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楼道—楼栋—小区—社区四级议事体系首先在武进小区试点,通过议事代表的协商议事,解决了居民反映的楼道堆物、圈地种菜、宠物扰民、飞线充电等问题。红西社区则通过组成红色物业联盟,共议小区事务,累计协调解决停车难、漏水等问题195个,化解矛盾纠纷27起,切实推动小区事在小区解决。

“事实上,一个小区的治理,不仅是社区书记、社工的事情,也不仅是物业问题、居民自治问题,还涉及到城管、综治、建设等多个部门,它是一个融合性、综合性的治理,需要系统思维、整合资源。”方量说,红梅从街道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一核三圈四治”管理机制今年从社区治理走向社会治理,并成立工作专班下设“一室五组”,五组分别是党建组、社区组、综治组、城建组、安全组,来统筹赋能社区治理。

“红梅作为一个城区板块,它的重点在于建设城乡治理样板。我们建立这个管理机制之后发现,把所有的事变成了一个事。”

方量解释说,过去一件事情可能涉及多个部门,现在街道改变了工作方式,从多头解决一个问题直接变成聚焦一类问题,由一个部门解决,工作便利多了。

在红西社区,片区中的志愿者每天在线下发现问题后及时上传至红动力智能化平台。“居民志愿者在日常巡查时发现22幢甲单元的一根雨水管接头处脱落了,3幢边上有人偷倒建筑垃圾……一方面是对物业工作的督促,另一方面是对环境、安全等各类问题的汇总、上报。”红西社区党总支书记潘杰说,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出一些共性问题。他认为,“一核三圈四治”管理机制不仅打通了街道各个部门的壁垒,也打通了社区向上级反映问题的壁垒。

据悉,当红梅所有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都将推广应用红动力智能化平台。“不久的将来,社区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是必然趋势,我们就是要用信息化、智能化深入推进线上线下的良性融合。”方量说,以四级议事体系为例,将来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拓展。

“不论是设置四级议事体系、五方议事平台和红动力智慧系统,还是引入‘信托制’物业模式,核心目的都是引导‘居民自治’。‘居民自治’后,社区书记明显感觉到自己减负了,但是街道给的‘工具’,她们还得会用、用好。”方量说,今明两年将加强“一核三圈四治”中的“社区领治”环节,依托红梅社区营造学院和街道社工站,加强对社区负责人和社工骨干的培训力度。“期望她们去唤醒社区治理新活力,为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区生活共同体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