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李流芳·每蒙天一笑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不久前,吴湖帆花十五年精力所聚收集的《画中九友集册》,在香港嘉德以1.9亿港元天价落槌。大诗人吴伟业的一首《画中九友歌》,让明末清初的九位高士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成为画史上引领风气、不可或缺的一个代表性群体。画中九友不能再有,吴湖帆这样的大玩家也难再得,而他费尽心力收集考藏的这套“集册”,定是画史无价的标本。

李流芳在九人中年齿位于第三,小董其昌二十岁,较程嘉燧小十岁,由于董其昌画学理论和书画实践各方面影响巨大,总体说来,这个群体的书画理念趋于一致——所谓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而李流芳在这个群体中恰恰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与程嘉燧同列“嘉定四先生”,相较程嘉燧画风的孤峻冷逸,李流芳则显得水墨淋漓。李流芳曾对好友钱谦益说,“精舍轻舟,晴窗净几,闲看孟阳(程嘉燧)吟诗作画,此吾生平第一快事!”钱谦益如此作答:“吾却有二快,兼看兄与孟阳耳!”皆神仙中人。如果说董其昌的书画是传统审美的标准,那李流芳则更加恣肆旷达,精工略逊,非其不能精工,此正作者充分探寻自我、发挥性情的终极实现。

李流芳万历初出生于嘉定南翔,上海五大名园之一的古漪园亦曾为李流芳侄儿李宜之所有。上海古园五游其二,与苏州名园相较,风致大不相同,规模不及而其中树石层叠,移步换景,如置身武侯八卦阵中,令人有变幻莫测之感。据说古漪园为鼎鼎大名的竹刻家朱三松亲为布置,近日尚需一行。

李流芳是明后期重要的文学家,他认为诗文是性情的真实流露,性情是诗文的生命,要作诗,就先要培养自己的性情,这与他书画印的创作理念是一致的。

一般说到篆刻史不会提及李流芳,而印史中却评价他为“三桥派骨干”,还有“与何震齐名”的论语。殊不知,这些一流的人物,诗书画印,件件拿手,文艺事本也是相通,通方能变。

李流芳印章直抒胸臆,不作过多修饰,现在印谱中能看到他的印章不多,读来总觉生机勃勃,都与他的生活、思想密切关联,且别出心裁。如“园收芋栗未全贫”“贱夫美一睡”“流光欺人忽蹉跎”“乾坤落落布袍宽”等等,有一种甘于林泉的诙谐和旷达。

多年前临摹过他这方“每蒙天一笑”,有文章说,脱开杜甫的诗境,此句有自谦之意,却是未必,从他另一方“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白文来看,他应是受到过最高领导人的赞许,分明有一种狂放自负之意,反复吟哦,又觉一种淡淡的自嘲。

此印从分布用刀看,真有启后来诸家“开风气”的地位,正是其题朱简《菌阁藏印》所说的“不在规规秦汉,而有秦汉之意”,“掩映今古皮相者多,且与言秦汉可也”。此非印道秘笈乎?

吴伟业是如此称颂李流芳的:“檀园著述夸前修,丹青余事追营丘”。说他绘画只是“著述余事”,且直追“北宋三大家”之一的李成。歌中无形为九友排了次第,把李列于董其昌、王时敏、王鉴之后,为第四,程嘉燧为第七,杨龙友紧随李流芳,而位列第六的姑苏太守张学曾如今已知者无多,“身谢道衰”之典型,卞文瑜与邵弥也影响甚微,作为学习,程嘉燧、李流芳、杨文骢都不失为董其昌而外的好范本,且与董各有千秋。王烟客与廉州,只因影响太大,皆董其昌之后的集大成者,富贵气胜程、李多矣,若论林下之风,程、李则更令人心生追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