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东河沿旧事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常州东河沿是指城南明运河的一段河岸,主要从广化桥(明朝石拱桥时称尉司桥)至同安桥,长约1公里。东河沿隔河南岸是民丰路和劳动路,有一水湾南拐,接通白荡河。这里曾是我们儿时嬉戏、生活的快乐天地。整个东河沿,60年前唯一的人工物存,是吴家场公寓近河的一段老墙。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河沿一带,东有大成厂,西有民丰厂(即国棉一、二厂)。每逢下班,戴着工作帽的纺织女工,疲惫的脸上却不缺自信和自豪。岸西右拐有货物运输站,中有百货站仓库、盐库及豆制品厂等。
那时的运河水是清的、活的。河水可以用木桶取回家,倒入家中灶间水缸后,放些明矾,一夜下来,杂质沉底,碧清的水即可食用。沿老墙穿巷出村抬水,是我们乐于干的家务事。沿河取水处是个盐库,门外有大吊车的码头,层层阶石通达水面。去河沿或码头上垂钓或戏水,是小伙伴们喜欢的项目,同时也惊叹过拉纤的艰辛,欣赏过橹桨的轻灵,仰望过白帆的风行,饱览过人间的世相。
老墙向东的河沿,处盐库和百货库的南墙外,是个僻静之处。地势高低起伏,荒草杂树丛生,私宅民居零散错落。我们在河边钓些小鱼小虾回家喂鸭。所谓钓,其实拖为多,即钩上穿条小红蚯蚓,甩下河,沿水底慢慢往上拖,总有所获。河对岸通白荡的半岛上,总见一长者常年网鱼谋生,风雨无阻,网里常见银点跃动。长者神定气闲,似姜太公再世,给人印象深刻。后来这里建了砖瓦分厂。
夏日戏水的码头主要在盐库南门外。河沿上常年吊车起降,机声隆隆,货进货出,集散繁忙。全市的食用盐都从这里发出。泡进河里,若呛得一口,也有咸味。戏水是偷偷来的,母亲有规定,只允许我们星期天由父亲带着去红梅公园大游泳池玩水,所以每次光裸上岸,穿上短裤,还得把水渍在太阳底下晒干才敢回家。河对岸先有土窑,能烧出黑色砖瓦,后成工人简易民房。
炎夏戏水时还有一大乐趣,就是沿河去广化桥看跳水。那是附近大小村落里弄潮儿比试英雄气的舞台。跳水人英姿勇猛又灵巧,多为初中年龄段以上。平直的南岸,高低错落的北岸,尤其蜜饯厂门外,“常州风”般站满闹热哄的人。跳水人玩得兴起,还会吊船去奔牛、去戚墅堰……我家隔壁老哥半夜嚎叫,定是水游夜归被父亲揍了,痛过哭过,但不久又会出现在广化桥栏边“跳台”。
历经半个世纪的风云洗礼,新时代的明运河畔东河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条平整畅达的柏油马路直通西东,路边派出所、电力设计院、变电站,以及嘉宏盛世、乐客来酒店、星光天地等现代化楼宇,还有沿河花丛树林栈道观光带,将东河沿融进了都市中心圈。
宁静平凡的东河沿和远近闻名的青果巷,平行向东,相隔不远,一个在明运河北岸,一个在春秋古运河北岸。河岸人家都视大运河为母亲河。青果巷是名人巷,为常州争得荣誉,而东河沿则多平凡却接地气的普通百姓,让常州获得踏实。这,也算是大运河边的一种相辅相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