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矛盾纠纷 “调”出和谐生活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锦绣天宁 上一篇 下一篇
□汤怡晨 周鹏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对299个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了表彰,天宁区兰陵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榜上有名。近年来,兰陵街道调委会深入贯彻天宁区“深化‘非诉服务’,打造‘宁好枫桥’”工作部署,持续延展职能触角,健全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打造“枫桥式”人民调解委员会,有力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通过化解矛盾纠纷,“调”出和谐生活。
多方联动,全链条解决矛盾
“我这边遇到一个困难群众,需要给他提供法律帮助。”前不久,浦北社区的社工来到兰陵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一位居民寻求帮助。原来,浦北社区户籍居民、残疾低保户许建新因前后两次中风、脑梗,使他失去了语言与记忆功能。因记不起银行卡密码,而他唯一的监护人儿子又无法取得联系,导致银行无法为他重置密码,难以提取生活费用。“那能不能由社区作为其临时监护人,帮助老人重置密码?”在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天宁检察院召集市人民银行、工商银行以及浦北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前往许建新居住的养老院,为老人重置了他的银行卡密码,落实了老人的生活费用使用问题。
“兰陵街道位于常州市主城区,是天宁人口最密集、流动最频繁的区域,我们实行‘常驻+派驻+轮驻+云驻’‘四驻’模式,实现调解资源深度整合、握指成拳。”兰陵街道调委会主任刘峰介绍说,司法、综治、信访三部门定点常驻,民政、城管、人社等条线专人派驻,律所、派出所等随案轮驻,深化与兰陵法庭“庭所共建联调”,完善诉调对接,依托“平安兰陵”网络平台链接部门、人员实现全时云驻,做到“诉求有人听、问题有人答、难处有人帮、矛盾有人解”。
一册在手,事无巨细全覆盖
“个人所得税,又变了!”“员工想续签劳动合同,明白这5点方能保障自身权益!”“下班外出去吃饭的路上车祸死亡也算工伤?”在兰陵司法所不大的调解室里,副所长顾斌搬来一摞厚厚的资料,堆在一起近半人高。这其中,一个个字都由顾斌收集,一页页纸都由顾斌装订,一册册《劳动关系、工伤认定知识汇总》,凝聚着他无数个周末和夜晚的坚守。这些由顾斌平时汇总起来的知识点,他不看目录就能直接找到。“作为司法所工作人员,有人来咨询,我们就要提供相应的帮助,而劳动关系方面的知识点又比较多,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汇编就成为现实需要,也成为我们兰陵司法所的一大特色。”
于是,从2021年1月开始,顾斌每天一有时间就通过各类权威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收集劳动关系、工伤认定的知识,每个月编一册,至今共汇编17册。有了这17册汇编,顾斌和同事在解答市民咨询时不仅可以有问必答、答必有据,市民还可以将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拍照、复印,从而更好地了解、认识和解决问题。虽然做这些汇编耗费了大量心血,但顾斌十分乐于将材料进行分享,在他看来,将这些法律知识传播到更广的范围,可以更好地帮助群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法治精神和法律知识为更多的人共享。
花式普法,让法律听得懂用得上
普法对象多、法条内容多、工作人员少,“两多一少”一直是基层普法的难点。兰陵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从“老娘舅”“网格员”中受到启发,从2021年起,调解委员会就积极从社区网格员、老党员、热心人士、退休工人中发掘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法治意识和社会影响的居民,通过“法律明白人全周期培养赋能计划”,让他们成为本地区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基层群众需要的法治带头人和领路人。
目前,经过不断地挖掘培养,兰陵街道已有法律明白人197名,他们来自一个个普通家庭、扎根于社区之中,在化解基层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财产继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兰陵地区的法治建设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同时,兰陵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还在全市率先打造了“兰陵法轩”法治直播间,主动找来正气浩然律师事务所“围炉问法”团队,每次线上法治直播讲座结束后,都会有人联系详细咨询法律问题,工作人员也都会认真倾听陈述,为他们进行详细的法律分析,帮助答疑解惑。先后已开展活动30余场,并从去年每月1场直播增加到如今每月2场直播,宣传法律知识点82个,累计吸引2万多网友观看,让法律知识真正“听得懂”“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