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十年通路,打造合作共赢“新丝路”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发改轩 孙东青 董心悦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路,更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城市”定位,与共建国家联通设施、产能合作、园区共建、经贸交往,宽领域、深层次地融入其中,走出了一条合作共赢的“新丝路”。

联通世界 积极作为

2021年3月19日,首辆装载92T标准箱、共计46车的“常西欧”班列从我市开启,经西安,最终到达莫斯科/塔什干。“常西欧”中欧班列覆盖丝绸之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常州制造”经此链接世界,助力我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今年8月24日,由迈威航空执飞的B737全货机搭载16吨布料纺织品从常州机场起飞,标志着常州机场达卡国际货运航线的开通,我市架起了联通世界的又一条“空中丝路”。

不同区域,不同场景展现,背后是我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积极作为。

鼓励企业“走出去”。我市在境外投资、贷款贴息、中介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奖励,最高扶持额达到1000万元;对于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企业,给予扶持额上浮30%的重点扶持。

构建服务网络。我市专门成立了常州市“一带一路”建设研究院,编发了《100国(地区)投资环境要素指南》和《常州市“一带一路”经贸投资白皮书》,开发建设常州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

同时,借助我市各类“走出去”交流平台的智库、纽带作用,积极深化与境外投资促进机构的合作关系,为全市企业国际化提供持续智力支持,助力我市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引导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更深层次的产业投资与合作。

产能合作 共建共赢

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共赢?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成为我市的主旋律。

十年来,我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产能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领域持续拓宽、标志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全方位、可持续、高质量的产能合作新格局。

天合光能、蜂巢能源、星宇车灯等企业纷纷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大手笔布局,为我市和东道国经济注入更多发展动力。如天合光能,总投资4.6亿美元,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建设海外生产基地,实现全球化产业布局,其中泰国工厂总投资2.25亿美元,成为我市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额最大的项目。

十年间,我市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项目149个,中方投资额共计21.34亿美元,平均每年中方协议投资额超2亿美元。仅2022年,我市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项目就达20个,增长42.9%;中方协议投资额7.0亿美元,增长613.1%。今年1—8月,我市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项目3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4.43亿美元,分别增长208.33%和59.4%。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级公共海外仓5个,其中格力博越南海外仓、景尚远越南海外仓、机械设备坦桑尼亚海外仓成为我市加速构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营销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不只是走出去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携手并进,互利共赢。截至2022年12月,已有41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我市投资,累计投资项目829个,协议注册外资46.83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24.72亿美元。

跨境园区 树起标杆

着力打造标志性成果,建设更多“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标杆和示范项目,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一带一路”建设,我市一直在努力。

跨境园区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中以常州创新园、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就是这样一批合作典范。

2022年,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引进落地,包括总投资1亿美元的英国英力士复合材料及研发中心、总投资4500万美元瑞典莱克福斯集团精密弹簧及冲压制品等多个优质项目。

中以常州创新园成立至今已有8年,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样板区,已成为“中以创新合作领航者”,带动奥普塞斯自动驾驶雷达等更多以色列先进项目、技术在常州、长三角转化为生产力,成为长三角对接国际创新要素的重要窗口。

中以科创学院致力于打造中以合作为特色、“新工科”教育为重点的新型高校,今年已毕业首批20余名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