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彬彬:相互切磋让老流派绽放新活力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郑雨露
锡剧发展大会期间,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小王彬彬既担任了票友大赛的评委,也是开幕式嘉宾。记者多次见到这位著名的“角儿”后,发现他是一位很温润的艺术家。他说话声音圆润,开口自带韵律,偶尔夹上一两句锡剧,更是动听。
他原名王建伟,“小王彬彬”是艺名。因为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彬彬腔”创始人王彬彬,继承了父亲衣钵的他自然成了“小王彬彬”。
“对于戏剧来说,拥有好嗓音的男演员是非常难得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为男性过了变声期后,原本清脆的童声都会变得沙哑粗重。所以,女演员拥有好嗓音,相对而言是比较多的,而男演员要有好嗓音,往往靠的是天分了。”小王彬彬说。
锡剧也是如此。王彬彬声名远播,是因为他的嗓音出众。小王彬彬对其父亲嗓音的说法是:“音域宽广,高低之间相差十四度,近两个八度。”
小王彬彬和儿子小小王彬彬也都有一副好嗓子。如今,“彬彬腔”的三代传承,成了锡剧的金字招牌。
“锡剧想要继续发扬光大,必然需要懂锡剧、爱锡剧的人来引领,这样就更能抓准锡剧发展的方向。”小王彬彬说,除了传统剧本的必要传承,锡剧事业的发展必须进行符合现代方向的创新,如京剧综艺《瑜你台上见》以及戏曲题材网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热度,就让观众看到了戏曲等艺术各方面的延伸性、融合性以及创新性。“我虽然年纪大了,思想理念却不老派,如今锡剧很多演员都是‘90后’,用他们的新思维继承和推广锡剧,走新路子也未尝不可。”小王彬彬告诉记者,抓住年轻观众是现在发展锡剧的重中之重。
对于常州本地锡剧的发展,小王彬彬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当下锡剧的传承与创新,各流派唱腔的兴起和继承是关键,应该积极让各种艺术流派在舞台上再现,呼吁艺术家们相互切磋、精心研习,让老流派绽放新活力。“比如我们常州锡剧特有的‘吴派’,‘官带丑’的唱法,连说带唱,一听就是特有的流派。希望可以继承好,并培育更多的青年演员去学它、唱它,让这些传统流派后继有人。”
如今,小王彬彬已年过七旬,但依旧驻颜有术,在舞台上风姿翩翩、风流倜傥,这是他长期以来生活自律的结果。小王彬彬感慨道,锡剧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位,而“彬彬腔”的接力棒现已传到了其子小小王彬彬的手中,“我希望不仅是‘彬彬腔’可以传承下去,而是整个锡剧行业都能顺应时代长久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