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丝路梵音——史敦宇敦煌艺术展”15日开幕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敦煌,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融汇古今的历史底蕴、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美轮美奂的艺术魅力,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

为弘扬敦煌文化,深入挖掘敦煌历史遗存背后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由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刘海粟美术馆、常州美术馆承办的“丝路梵音——史敦宇敦煌艺术展”于9月15日,在常州美术馆七楼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精选艺术家史敦宇带有复原性质的敦煌壁画作品60余件,真实地再现了敦煌艺术的神韵,更好地把敦煌壁画的美和丰富多元的价值呈现给观众,让敦煌艺术走出洞窟,走向大众,使敦煌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敦煌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人类艺术殿堂,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繁荣的丝路文明与多彩的佛国世界的塑造是人类智慧的光辉,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是精神信仰的家园。敦煌石窟艺术是一代代无名者用生命、信仰构筑起来的精神殿堂。常书鸿在自传里写道:“画工所形成的淳朴而浑厚的画风与后来中国文人画的绘画风格,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和路子。我认为这是中国艺术的正宗与主流。”正是这些无名画匠,创造了令后世惊叹的奇迹与瑰宝。

经历11个时代更替的敦煌莫高窟,各个历史时期的壁画、彩塑和建筑精品,结合了宗教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拥有着丰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上千年来,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敦煌画师,带着不同地域的思想、宗教、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科技、历史、民俗、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他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原,西域,中亚,印度等古代文化艺术之长。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反映的是10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这都是一代代供养人用自己的坚持与信仰、一代代画工耗尽毕生的精力所创造的,他们的子孙后代也扎根于此,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敦煌文化艺术的传播者艺术家史敦宇就是其中一位。

20世纪40年代,常书鸿、段文杰、史苇湘、欧阳琳、孙儒僩等一批前辈专家,满怀对敦煌艺术的向往来到莫高窟。史敦宇就是那一批来敦煌工作的学者们在莫高窟出生最早的孩子。她在这里出生与成长,自幼跟随敦煌学专家的父母史苇湘、欧阳琳出入洞窟和学习临摹敦煌壁画,并得到了常书鸿、段文杰等先辈大师的指导。在荒凉又艰苦的敦煌,欣赏莫高窟各大藏经洞里的壁画和雕塑是史敦宇除学习之外唯一的乐趣。

史敦宇的艺术观点非常明确:绘制敦煌壁画,就应该是莫高窟内原壁画的客观复原临摹,展现古代壁画的原貌,不能因个人的喜好而发生变化。

父辈研究员们在敦煌研究院临摹的壁画多为“原样”临摹,而史敦宇是在“原样”临摹的基础上对各朝代壁画进行优选,在父母的指导下经过考证、复原完成完整壁画。这些功夫,非术业专攻之人不能完成,更非一日之功。

史敦宇曾在采访中说道:“敦煌壁画的门道,需要我们耐下心来细细去研究。敦煌壁画的原创者们历经10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比如在细微的首饰方面,隋朝跟唐朝就有所不同。唐朝时期的舞乐图中,舞乐者的手上是戴有戒指的。”

在日积月累的临摹中,史敦宇的艺术造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她的笔下,壁画仿佛就是一部部精彩纷呈的电影,透着她对敦煌艺术的理解与感悟,生动地展现了敦煌壁画风格特异、举世无双的风流神韵。

常州美术馆通过“丝路梵音——史敦宇敦煌艺术展”再现敦煌艺术,致敬敦煌文化,让我们在一幅幅壁画作品中,一起穿越千年,感受敦煌之美,一探千年文明的奥秘。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8日。

①初唐220窟西方净土变中舞乐图 112×230cm

② 隋代305窟东王公局部 100×155cm

③130窟盛唐壁画(套1) 150×1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