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飞:用科技打造“诺亚方舟”的“蟹后”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8版:新钟楼 上一篇 下一篇
□童华岗 何一智 陈刚
“白露起,秋色泛涟漪。夜风渐凉,螃蟹已可尝。”打开江苏诺亚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飞的朋友圈,在一条关于白露节气的视频下,“文科女”的她留下了这么一句话。戴飞是苏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产业经济化专业博士在读。一头短发、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的她,脸上总是挂着暖暖的笑,宛如邻家女孩,而这样一个“文科女”,10年前却与农业中的水产养殖结下了不解之缘。
与蟹结缘
在正式进入水产养殖行业前,戴飞对水产的认识,大概还停留在青少年时期,按部就班地学习,考大学,本科毕业后,戴飞工作了三年,心里一直念念不忘研究生的梦想,毅然离职考研,当年10名公费生,她是第二名。生完孩子的第一份工作,她想进军新行业,做媒体销售,网上自己投简历面试,被一家法资企业录取,从销售专员到销售总监,她奋斗了三年。也就是在法资公司,她认识了如今的创业伙伴、新孟河大闸蟹的创始人。
“他问我,如果有一个专供出口市场的大闸蟹目前开始在国内销售,你会怎么卖,我谈了自己的想法,他很赞同我的思路。”销售是戴飞的强项,经过两年的考察和磨合,她放弃了彼时正值上升期的事业,毅然加入了诺亚方舟。从此,她经常称自己为“新农人”,也就是新时代的农民。经常会有人惊讶地问她,你是学中文的,怎么去做农业了,跨界跨得也太大了吧!每逢此时,戴飞总会淡然一笑:“大千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创业的点啊。”在她看来,农业领域是大有可为的,但她不是用传统方式去做,而是站在现代农业的角度,用现代企业的理念去做,做“新农人”而非农民。
为蟹钻研
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钟楼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诺亚方舟,一块块蟹塘让人眼前豁然开朗。在荣誉室,戴飞的荣誉有厚厚一摞:2019年的常州市优秀女企业家和常州市“三八红旗手”;2021年的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同年被聘为南京农业大学“产业教授”;2022年的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2023年成为第十三届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委员,当选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一名“文科女”在农业领域的拼搏奋斗史。
“回来第一年,我就把职业套装、香水口红的白领状态完全清零,全身心融入销售和生产团队中去,但是很多人对你不理解,工人对你不认同,他们怀疑你这个习惯穿着高跟鞋的女同志能不能做农民,能不能吃得了这个苦。”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农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不是想拿就能拿得起。戴飞从头做起,不懂就学、不会就问。白天在塘口亲自挖塘,晚上拿着小本子记录螃蟹的生长情况,向师傅学习养殖技术。她读完了《饲料学》《河蟹生态养殖》《养殖技术》等专业书籍,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了一体,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现在她只要看水、看塘就知道该投入多大规格的蟹种、养殖产量大致会有多少,被称为“比螃蟹更了解螃蟹”的“蟹后”。
养蟹共富
“好的蟹苗是决定大闸蟹口味的关键。公司养殖的‘诺亚1号’与普通的蟹相比,生长速度要快19.86%,其形态特征非常显著,有4个额齿尖,额齿间缺刻深,内额齿间缺刻呈U型或V型,且呈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如今,戴飞谈起农业经来如数家珍。
做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为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尽力。在很多受惠于诺亚方舟蟹苗的农户心里,是戴飞给这个行业增添了生机,给他们带来了致富的希望。近3年,诺亚方舟为社会供应优质苗种24万斤,协助农户销售大闸蟹产品约150吨;通过农户授信,每年为农户提供信贷金额达200万元以上。采取“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诺亚方舟将科技成果第一时间转化,与农户共享,每年带动周边500余农户增收2800—5000元/亩。同时,诺亚方舟还鼓励周边女性居民从事扎蟹工作,掌握扎蟹技能的熟练女工月收入最高可超万元。
时光不老,一路前行。“蟹后”戴飞在别人涌入城市的时候,她逆行到乡村,把养蟹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乡村振兴路上,这样的“逆行者”将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