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仪式 让学生的生命在场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现代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岳亚军
教育的意义和本质,就是让人成为人。教育的方式不拘一格,如果教育的“仪式”是教育的一种方式,那么,这种“仪式”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的生命在场。
这种“仪式”一定是自然的。犹如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的淘金者,他凭着求生的本能,凭着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凭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依恋,战胜了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战胜了饥饿与伤痛,战胜了金钱的诱惑,最后保住了自己的生命。作者通过这一在场式的震撼人心的故事的描绘,让人产生一种珍爱生命的情绪体验,从而明白热爱生命的道理。
这种“仪式”可以是预设的。犹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威武:那一面面飘飞的战旗,一阵阵点兵出征的号角,一队队冲锋陷阵的人马,一把把寒光闪亮的刀枪,所有这一切构成一幅庄严、肃杀的画面,显示了在场将士们保家卫国而无坚不摧的生命决心。
这种仪式,既是预设的,也是自然生成的。犹如蒲松龄所写的《狼》中的情境。狼与屠夫的自然相遇,在各自求生的本能驱使下彰显各自的求生智慧。它让人明白:在生命的关键场域,狭路相逢勇者胜,急中生智者一定胜的道理。
教育本身是很有仪式感的事情,这里的“仪式”指的是教育情境。作为教育人,应该深谙教育仪式让学生生命在场的重要,但一定不能容忍抽象虚幻的教育仪式。如果激扬生命教育的场域不以真实的生命情境为仪式,而以为了博得眼球的所谓“仪式”来作秀,那一定是教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