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之儒恽珠:明珠映世 心性秋水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毗陵恽氏是常州著名的科举门第、书画世家。明清两代间,恽氏得中进士者多达15人。秉承“笔耕舌种,固吾家事业”的家族传统,恽氏一族历代名人辈出,耳熟能详者有常州画派开山鼻祖恽寿平、创立阳湖文派的散文名家恽敬、为革命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恽代英等。这种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离不开常州恽氏无数才女的力量,她们都在恽氏家谱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今天我们走近那位几乎改写了恽氏半部家族史、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口中的“女中之儒”——恽珠。
才惊四方的恽氏明珠
1771年,恽珠生于常州青果巷。她的名字源于祖母唐氏的一个梦:在恽珠出生时,唐氏梦见一个老妪给了她一颗巨大的珠子,这颗珠子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芒,照亮了整座房屋,于是就以“珠”作为这个女孩儿的名字。恽珠自幼天资聪颖,自小便精通女红,尤其擅长缂丝技艺。年纪稍长,在外祖父的启蒙下,恽珠开始读书明理,逐渐学会了创作诗词。在常州文化之风的熏陶下,恽珠少时博览群书,并常常和族兄一道吟诗作画。恽珠还随族姑恽冰学习绘画,凭借一颗巧心,习得恽家独门“没骨法”。自此,诗画双绝的恽珠才名远扬,成为闻名乡里的大家闺秀。
恽家有女初长成,闺中才名动四方。常州恽珠的才名不仅传遍了江南,甚至连北方地区的不少文化世家也对这位出身江南的小才女印象深刻。恽珠命运的转折点就在她14岁那年悄然降临了。在肥乡知县完颜岱的宴会上,完颜夫人索绰罗氏见恽珠才貌出众,心生喜爱,便以“锦鸡”为题,想试一试恽珠的才学。恽珠当场口占一诗,挥笔写下一首七绝:“闲时清波照彩衣,遍身金锦世应稀。一朝脱却樊笼去,好向朝阳学凤飞。”完颜夫人赞叹不已,此后多次派人同恽家议婚。18岁的恽珠终于和完颜廷璐喜结连理,成就了一段佳话。
教子有方的持家严母
清朝满洲贵族迎娶汉族女子为正室者凤毛麟角,这场不同寻常的满汉联姻,给完颜家族与恽氏家族都带来了新的活力。完颜家族的文化氛围随着恽珠的到来而愈发浓厚,并且薪火相传,长盛不衰,冠绝于内务府诸多世家。恽珠婚后随夫辗转多省,毫无怨言,并且尽心辅佐丈夫为官,常常劝丈夫为政清廉,处事明决。完颜廷璐在贤妻相伴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前有孟母三迁,后有恽珠教子。在恽珠孜孜不倦的教育下,完颜家族桃李争妍,后继有人。恽珠对子女的教育颇为严格,教育之事皆亲力亲为,尤其重视儿子的读书与交友,同时对他们思想道德的培养也不松懈。恽珠以儒家思想为导向,立志于将孩子们培养成清廉自守的士大夫。她让孩子们谢绝宴饮游玩,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她的教育下,长子完颜麟庆11岁就能做诗,19岁高中进士,成为清史有名的文化名臣。
恽珠的满腹才学从她对子孙的谆谆教诲中流露出来。《清史稿》记载了恽珠的家教之严:“珠抚诸子麟庆、麟昌、麟书,教之严。持家政,肃而恕。”麟庆进士及第时,恽珠也不忘做诗劝勉他戒骄戒躁:“乍见泥金喜复惊,祖宗慈荫汝身荣。功名虽并春风发,心性须如秋水平。处世毋忘修德业,立身慎莫坠家声。言中告诫休轻忽,持此他年事圣明。”字里行间可见恽珠的开阔气度与理性气质。母亲的端庄沉静影响了麟庆一生。多年后,麟庆即使身居高位也依旧宠辱不惊、两袖清风。麟庆始终牢记母亲的教诲,诗书伴生,为官清正,终成就显赫功业,使母亲恽珠获封一品太夫人。
济世为善的家风典范
恽珠曾写下“一卷《南华》,解却愁多少”之句。《南华》,指的便是道家名著《庄子》。恽珠将对佛道的虔诚带入了完颜家族,她对道教的信奉对子孙影响深远,儿子麟庆,孙子崇实、崇厚皆笃信道教。恽珠少时即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中年以后更是修身养性,以正家风。她要求家中除祭祀与宴请宾客以外,不得无故杀生。
恽珠处世乐善好施,身体力行体恤乡邻孤寡,出资修葺了诸多道路与寺庙,为儿子的政声锦上添花。恽珠曾许下济世安民的宏愿,并以博施为怀。麟庆担任新安知府时,恽珠详细考察了诸多古今良方,亲手编成了医书《鹤背青囊》,以知识的力量和一颗仁者之心挽救了无数百姓。对佛道的虔诚既是恽珠心性修养的体现,也是她面对繁华红尘的一处休憩之所,疲倦灵魂的安放之处。
恽珠少时思慕道教,极力追求道教才女耶律常哥“读书论道以终其身”的高妙境界,将读书和论道作为两大毕生信仰。从恽珠身上,我们能看到清代才女共有的特性——将读书与论道相辅相成,在读书间论道,在论道中读书,使恽珠的文章带有些玄学色彩。麟庆在整理母亲生前言行的时候,有不少母亲信奉佛道的记录:“(恽珠)少时尝梦至海中一孤屿,上有莲花,遇人告以前身为红香岛妙莲大士侍者。”这些故事为恽珠的身世更添了一层传奇魅力。
超越时代的文中鸣凤
传统社会中女性创作的文学作品常常遭人冷落,难以流传,恽珠却顶住传统的压力,亲自编撰刊印了诸多书籍,还有无数造诣颇高的绘画、绣品传世。这些成就一定程度上是恽珠对传统礼教的抗争,当然也有她对自己满腹才华却是女儿身的不甘。她编写的《兰闺宝录》被后人誉为中国第一部由妇女写的妇女史,《国朝闺秀正始集》在女性文学发展史上更是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嫁给满洲贵族的恽珠,能以兼容并包的胸怀对待多民族共生共存的社会现实,欣然接受江南名媛和满族命妇的双重身份。她在同样热爱文学的儿子和儿媳的帮助下,大力搜集清朝闺秀们的诗词,促进了闺秀文学的传播与被认同。她编撰的《国朝闺秀正始集》及其续集与《兰闺宝录》等,为后人最大程度地保留和还原了清代闺秀日常生活的珍贵资料。她在编撰清《国朝闺秀正始集》时,以超越民族的视域,收罗了不少边疆少数民族妇女的诗文事迹。这一超越时代的壮举使她成为了当时促进民族融合的文化使者,穿越她的目光,我们见到了一个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的全新的大清王朝。
常州星象聚文昌,才女蕙心怀四方。当我们细细翻阅《国朝闺秀正始集》中闺秀小传的文字,也许能懂得恽珠心中对女性身份的超越与认同:民族和地域不再是女性诗意生存的障碍,因为女性可以使用文学来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恽珠身为闺中女子,却未曾将目光囿于小小的闺墙之内,处闺房之深而心系天下,确实无愧于“女中之儒”的美誉。